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更是心灵滋养的关键环节。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渗透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意义重大。当学生沉浸在精彩的文字世界里,同时也能汲取心灵的养分,培养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坚韧的品格。这一融合有助于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让他们以更健康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以供参考。
DOI
作者吕明涛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8期
出版日期2024-10-1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吕明涛

广宗县核桃园中心小学 河北省邢台市 054600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更是心灵滋养的关键环节。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渗透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意义重大。当学生沉浸在精彩的文字世界里,同时也能汲取心灵的养分,培养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坚韧的品格。这一融合有助于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让他们以更健康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心理健康的营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阅读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1]。例如,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例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和交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聚焦于字词理解、文章分析等知识层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2]。其二,渗透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即使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往往只是在讲解课文时进行简单的说教,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不能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故事续写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和心理内涵,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其三,缺乏系统性规划。在教学中,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随机性较强。不同课文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难以让学生形成全面、深入的心理认知和感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从中汲取心理健康的营养。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五壮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地震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创设出地震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的残酷和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助。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父与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父亲的坚强、勇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周瑜的嫉妒心理。

(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阅读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3]。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读书目的和人生理想,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不仅汲取知识,更能滋养心灵。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充分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相信通过持续努力,这种融合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明玫.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3(08):239-241.

[2]李巧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品位·经典,2022(24):161-162.

[3]马桂玲.对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2022(35):154-156.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号:2101031)课题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