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
周中敏
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
【摘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劳动教育是育人固本的重要模块,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劳动实践,这就要求现代课堂和改革型学校构建符合小学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系统思考教育思路、利用综合评价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以建立和完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为抓手,帮助学生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教育 劳动教育 评价体系 构建策略
【正文】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劳动教育的开展更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评价依据。建立一套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发展的基础。原则性策略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各方参与主体中,学校挥自身作用,做好指导和监控;学生要在学校营造良好氛围;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评价内容和现状
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全面、科学、规范”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等内容为重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等维度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同时,各大学校很少做到从思想品德、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开展全面的评价。
二、劳动评价机制优化策略
(一)坚持科学劳动发展观
科学的系统思维和系统设计原则是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系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的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时,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符合小学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往往有限,往往把某件劳动事务简单化了、片面化了。因此,在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时,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原则,把影响劳动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思考、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和科学判断,构建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
比如,在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贯彻正确的劳动发展观。由于第一学段针对的对象属于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价值观偏向领导和教育,因此,抓住该学层特点尤其重要。教师可以教育学生从比较简单的家务和垃圾分类入手,使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初步具有个人的自理能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养成“谁劳动,谁光荣”的观念,培养认真劳动,有始有终的习惯。
(二)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做好指导和监控
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做好指导和帮助,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不仅有义务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获得的成绩。要主动向学生说明他们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让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劳动兴趣,促进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劳动教育。
(三)学校营造劳动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可行之举,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可以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劳动气氛,学校以学校为主体,广泛发动师生,比如创建“劳动小明星”、“劳动小标兵”等评比活动。或者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卫生大扫除、家庭大扫除等活动,并进行评比。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我打扫”“校园文化我建设”等。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社区清洁卫生服务、交通安全志愿服务等。
比如,在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的教学中,教育主体面向五、六年级的高年段学生,因此劳动素养的要求也所提高。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把个人劳动的意义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体会劳动为何伟大,为何光荣,使学生初备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大的舞台,让学生有所成就,比如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花草,养殖,手工制作工艺品等,判断学生是否能根据劳动特点选择合适的器具、材料、辅助工具等等。增进他们主动参与参加如校园卫生环保活动、教室环境美化活动等等,增强服务和奉献的意识。
(四)家长要积极配合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导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孩子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结束语】通过对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应坚持全面、综合、动态的原则,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遵循科学劳动发展观原则,既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二是要发挥教师积极作用,作为引导者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在参与劳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三是要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造性和个性;四是要结合家长劳动教育。综上所述,通过多方协同发展,才能不断完善劳动评价体系,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芬,孙凤仙,熊静静.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3(01):8-11+26.DOI:10.14160/j.cnki.13-1259/g4-c.2023.01.013.
[2]李珍,王芳芳.实践取向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84-89.
[3]朱美韵.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D].安庆师范大学,2022.DOI:10.27761/d.cnki.gaqsf.202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