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和引导。而班主任作为管理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力量,和谐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助力学生获得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营造充满爱的班级氛围,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OI
作者魏惠英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魏惠英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魏家庄小学     730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和引导。而班主任作为管理学生校园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力量,和谐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助力学生获得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为本,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营造充满爱的班级氛围,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时代,随着人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社会对于学生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从而对班主任组织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在“双减”教育政策出台以来,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1]

一、关爱学生,营造充满爱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较为脆弱又敏感多疑,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关爱学生。小学班主任开展爱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充分理解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进而科学合理地调整班级管理方式,最大程度有效避免师生间产生矛盾。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既不盲目肯定,也不一味批评,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更深厚的感情,学生才会愿意向班主任敞开心扉,进而获得好的教育效果。班级的组织管理效果直接体现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全方位掌握学生各种情况的前提之下,给予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关注[2]

例如,对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身体上有特别之处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格外的关注。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必须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诉求,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关爱和信任,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二、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学会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重视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思想引导作用,通过班级管理模式优化或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目标,并从管理的具体细则、内容等方面着手,赋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职责和权限,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形象使者”,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与此同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中的一分子,更是重要、必不可少的一员,进而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自觉投身到班级管理实践中,齐心协力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体系[3]

例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以“班级制度建立”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班会可重点围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机制、职责划分、权责界定、不良行为处罚、奖励、班级制度建设等内容来开展,既要从主观上通过德育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要从客观上依靠相关制度规范和条例,点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班级管理的激情,通过班级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现全班学生的见解、意识、思想、观点等。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全班师生一同奋斗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制度制定过程中。

三、注重沟通艺术的展现,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沟通是实现有效班级管理的利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沟通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键与前提。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擅长把握沟通的艺术,并在管理中积极落实,要将沟通艺术践行于实践,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对此,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就有必要探索不同主题的思想和情感,要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尝试使用不同的沟通艺术,确保学生之间能团结凝聚。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注重说的艺术,还应该注重倾听的艺术,要将说与倾听相互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信任班级,更信赖自己,能有更多的表达欲望。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引导,最终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

例如,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地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既可以让他们谈论自己的心情,也可以让他们谈论自己的见闻,以这样的沟通,让学生与自己的情感更融洽,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打破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会让他们充分信任班主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而这样一来,班主任也能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此外,在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成绩或者情绪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与他们单独沟通,关注他们的近况,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还应该积极地向学生传授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思想,并且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遇到的困难的时候,给予有效的帮助,让学生都能受到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为整个班级付出真情与努力。而学生在这样一个互帮互助、互相理解及和谐沟通的环境中,也能实现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能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展开学习与实践,让他们的集体思维得到延展,提升凝聚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关键阶段,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佳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基本方法浅谈[J].新课程,2021(05):216.

[2]郭黎.创新教育理念,优化班级管理[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151-152.

[3]高启花.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J].青海教育,2021(Z1):4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