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曹瑞
贺兰县西幼幼儿园 50000
摘要:本文将立足于学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综合要求,对标于幼儿管理、教育工作特点和学龄前儿童群体共性,从礼仪教育的角度切入,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有关资讯,围绕“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一题撰写,针对这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对诸位同仁的工作优化带来些许灵感和帮助。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开展社交活动所必须要遵守的正确准则,也是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门面”,因此对于礼仪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理当落实在教育体系的“始发站”——幼儿教育之中。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幼师对于幼儿的礼仪教育往往停留在“点”式的“口头叮嘱”方面,没有深入到幼儿的意识层面进行相应的引导,同时也忽略了对常态化资源的有机开发、利用,这必然会导致相应工作执行效力的弱化。据此,幼师应当分别依托于场景教育、范例教育和日常教育三个主题来设计、执行具体的教育方法,让礼仪能够真正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一、利用场景教育对幼儿开展礼仪指导
一如笔者在之前的内容中所提到的,“礼仪”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而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个生活中场景的集合。从这一点来说,幼师对于孩子们的礼仪教育应当还原、落实于具体的场景中,通过更具代入感和呈现力的环境来让孩子们对“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遵循意义、践行效果等生成直观、形象、明确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以有关场景为依托的趣味活动来营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这些对于教育目的的达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教育孩子学会“尊敬老人”时,幼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并在活动场地内还原出诸如公交车上、人行道旁、商场里或者家庭中的场景,组织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为老人让座、帮助老人过马路、排队时礼让老人以及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等行为生动地演绎出来,并可在活动结束后就刚才的参与或观看感受来问问孩子们的想法和体会,最后进行总结性的礼仪阐述。
二、利用范例教育对幼儿开展礼仪指导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学习”其实并不是涉及深度思维的智力活动,它更多地是一种单纯的模仿——也就是俗话说的“有样学样”。因此,幼师在设计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方案时,要注重开发出范本教育的价值功效,借助一些体现正确礼仪的名人事例、传说故事或者存在于孩子们身边的真实的人和事作为例子,向幼儿诠释礼仪的多元内涵和巨大的践行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执行这项工作时,幼师一定要做好“言传身教”,让自己首先在礼仪方面给孩子们做出一个好的表率,利用自身有时身份所具有的强说服力和引导性来为理想教育目标的达成注入更强的助力。
比如,幼师可以利用午休前的哄睡时间来为孩子们读一些体现传统美德当中各种社交礼仪的故事,如“尊师重道”的《程门立雪》、“兄友弟恭”的《孔融让梨》、“孝敬父母”的《百里负米》以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水为礼》等等;在午睡结束后唤孩子起床时,幼师要面带微笑并保持柔和的语气,同时多做一些诸如抚摸孩子们头部等表示喜爱、关怀的动作;等等。
三、利用日常教育对幼儿开展礼仪指导
“寓教于常”是教育界所公认的科学理念,这一点在以“习惯培养”为本质的礼仪教育当中更是应当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体现。基于这一认识,幼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不要只是将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是要把相应的行为要求体现在孩子们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活动中对孩子提出详细、明确且具有能力适配性的行为要求,让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践行礼仪的含义、感悟礼仪的魅力,同时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实现礼仪行为的意识、习惯内化。这项工作还可以结合一定的园本特色来执行,使之成为园区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例如,幼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在每次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一次师幼问候,并可选择我国古典礼仪中的“拱手礼”为范本做具体的形式修改,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能力来为大家选择一些具有礼仪展示效力的问候语和对答语;也可以在孩子们活动场所的墙壁上张贴一些体现基本社交礼仪的宣传画;等等。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外,幼师还要利用家园合作机制,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拓展到孩子们的居家环境中,鼓励家长根据生活中的相应场景、事件来引导孩子们做出符合基本礼仪的行为,用这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礼仪教育的执行维度。
结束语:
“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固然是教育的一大目标,但是帮助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地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更是教育的高维宗旨。幼师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礼仪教育的研究、执行和完善力度,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路径出发来认识礼仪、理解礼仪、学会礼仪、践行礼仪,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健康的精神风貌,从而为其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明敏.幼儿园角色扮演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3.
[2]韩绍辉.幼儿园人文化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