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周德甫
广西省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油沐中心校 542702
摘要:当前的基础教育除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这两个重要背景之外,一个新的现实背景就是“双减”。众所周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1“双减”政策的优势
1.1契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步加大,这与他们的竞争意识有很大关系,即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和好名次,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而且小学生在生活中还会被家长要求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兴趣培养班。这导致学校的学习活动加上校外的学习活动,已经填满了小学生的生活。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指导意见下,针对小学教育的系列改革,在不降低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压力,保证了学生能有更多自由的时间,更加契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2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
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在学校要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回到家又要用大量时间做作业。这样的学习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兴趣的发展,也让学生没有了自由的空间。而“双减”政策的颁布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进而拥有更健康、更快乐的童年。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2.1增加课堂的教育元素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其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具体来说,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采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教师实施多样化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扩大或缩小针对学生的范围、确定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融合更多的教学元素等,这样可以增强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情境教学耗时更短,且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原来的教学模式比较费时费力,延长了教学的时间,而情境教学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拟各种场景,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丰富数学学习体验。例如,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笔者就为学生创设了游乐园的情境,在教学一开始就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游乐园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去过。”“那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喜欢。”趁着学生因为回忆游乐园而产生的愉快心情,笔者展示了游乐园的场景图,每个项目都有人排队,每个队伍每排有3个或4个人。接着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在这张图片中,你喜欢的游乐项目是什么呢?让我们算一下想玩这个游乐项目的有多少人好吗?”学生听到笔者的话后都开始认真进行计算。之后笔者问道:“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呢?”有的学生回答:“一个一个加起来。”笔者说:“这样用加法太麻烦了,要算很久,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它变得更简单呢?”借此,笔者引出了乘法的概念。这样,笔者就有效地通过创设游乐园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更好地引入课堂学习,进而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2.2做好课前工作,打好互动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对此,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布置预习作业是常有的事,但是小学生天性好玩,有的学生会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预习,而有的学生课下时间则全部用于玩耍。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没有提前进行预习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批评与指责,而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在课前辅导阶段,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做好40分钟的课堂规划[7]。概言之,课前辅导工作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同时教师提前设计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将教学内容和目标深深印在学生心里,能为互动式课堂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相关内容时,笔者提前设计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出本堂课内容,并在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具体来说,笔者在课堂初始阶段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笔者从包里拿出6个苹果,给了小明同学两个,然后笔者问学生:“我的手里还剩几个苹果?现在小明的手里有两个苹果,如果我再给他三个苹果,那么小明就会得到几个苹果呢?”如此,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提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随后引出本节课内容。虽然课前辅导工作占用的时间不长,花费的口舌也不多,但是在互动式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很大,由此可以看出,趣味性的师生互动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2.3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是必然的,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趣的游戏,这样不仅满足小学学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符合小学学段适龄儿童的认知习惯。从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这也就说明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同时可提高自身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从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希望参与集体游戏和与教师合作的游戏,这些接触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提高其参与数学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游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对上节课所教的知识进行巩固。这个环节只能放在课堂的初始阶段,而且对于整个课堂而言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知识巩固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巩固方式一般都是以提问或听写的形式进行,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而且在提问效果或听写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学生接下来听课的效率。对此,游戏化教学模式在这一阶段就非常适用,如笔者通常会组织一些知识竞赛,而学生可以通过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在这样的游戏环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就能将这些学生快速找出来。在随后的讲解过程中,笔者会时不时用眼神注意这些学生,进而引导他们认真听讲,而且不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知识竞赛的游戏形式能够突出表现优异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对于那些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学生而言,知识竞赛也是促使他们进步的一种形式。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竞赛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都渴望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在该平台得到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认可。因此,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经常会开展知识竞赛游戏活动。既然是游戏活动,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就不能只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要以鼓励为主。
3结语
作为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也往往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国家的教育改革意志,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现状。因此,在任何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关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改革,总是观察整个教育改革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张金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05):46-48.
[2]李芳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探究[J].教师,2022,(09):51-53.
[3]卢碧玉.“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素养评价的创新路径[J].学园,2022,15(09):10-12.
[4]颜煜炯.“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园,2022,15(0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