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顾桐
射阳县兴桥镇实验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社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家园共育的视角,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旨在揭示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邀请家长参与教学,共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家长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的家长拥有不同的经验和专长,他们的参与能够为幼儿园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够深化家园共育的效果。
例如,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家长,可以邀请他们来园指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艺术经验和技巧,带领孩子们欣赏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学会专注、耐心和细心,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热爱运动的家长,我们可以组织亲子运动会或户外探险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运动、一起探索,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挑战。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学会坚持、勇敢和合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身体素质。而对于从事医护工作的家长,我们诚邀他们为幼儿分享卫生科普知识,用专业的视角和讲解让幼儿深刻理解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他们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增加幼儿对健康行为的认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好奇和向往。总之,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创新了教育方式。这种家园共育的模式,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让家长参与监督,共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观察到部分幼儿在幼儿园时能够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一回到家中便放松要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现象往往源于家长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的监督力度不足。为此,我认为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应形成协同教育的机制,即教师在幼儿园内指导幼儿,家长在家中积极参与监督,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班上有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总是乐于分享,与同伴相处融洽。然而,据家长反映,他在家中却常常独占玩具,不愿与弟弟妹妹分享。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与小朋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告诉他分享是一种美德,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快乐。同时,我也与小朋友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建议他们在家中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并提醒他们注意监督孩子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习惯培养中来。每当孩子在家中表现出不愿分享的行为时,家长都会及时提醒和引导。渐渐地,这位小朋友在家中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独占玩具,而是愿意与弟弟妹妹一起分享快乐。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引导家长参与监督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有效性。通过家园合作,我们可以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记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为每位幼儿精心制作了一份独特的“成长足迹”档案。这份档案细致入微地记录了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点滴养成过程,成为家园共育的见证。
在档案中,教师可以定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包括他们的礼貌用语、卫生习惯、合作与分享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记录孩子的行为习惯变化,并将其添加到档案中。这份档案将成为家园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每当家长来到幼儿园,他们都可以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瞬间,了解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进步。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档案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通过建立“成长足迹”档案,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这将激发幼儿继续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也将增强家长和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通过建立“成长足迹”档案方式,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家园共育深入发展。
四、家园携手并进,共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之基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园需要依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这种规律的作息和学习安排,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将园内的日常安排及时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在家中能够延续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保持与园内一致的行为习惯。以用餐习惯为例,幼儿园可以制定一套科学的用餐制度,规定用餐时间、餐具使用、食物分配等细节,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用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参照幼儿园的用餐制度,与幼儿共同制定家庭用餐规则,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受到良好的用餐习惯教育。通过家园共育,幼儿可以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此时,双方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建议;而家长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提供有关幼儿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总之,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理念。通过加强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袁媛.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22,(08):4-5.
[2]姚嘉怡.家园共育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教育艺术,2023,(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