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有效培养

摘要 【摘要】摘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人,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敏锐的思考分析,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比较快捷的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地掌握问题的实质,进而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这是一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师不应将做题作为主要授课方式,而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予以重点培养。同时,数学教师应依据该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予以强化。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培育学生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小学阶段,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只有注重学生逻辑
DOI
作者陈惠芬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有效培养

陈惠芬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中心小学

摘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人,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敏锐的思考分析,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比较快捷的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地掌握问题的实质,进而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这是一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师不应将做题作为主要授课方式,而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予以重点培养。同时,数学教师应依据该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予以强化。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培育学生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小学阶段,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只有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也才能够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研究
  数学学科非常注重逻辑性。学生既需要根据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提炼出抽象概念,还需要应用这些数学概念解决现实问题,完成数学知识的双向逻辑推导。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不足,无法建立这样的联系。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推理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思考能力有限,当教师在讲解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和需要进行复杂计算时,要讲透彻、说明白,避免学生因为理不清头绪而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尽量顾及基础薄弱的学生,避免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懂、不理解而产生厌倦感,最终降低课堂整体教学效率。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让学生把实际生活与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促使学生发现数学推理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这一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对教学内容予以丰富,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进行运算方法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创设学生在超市购买打折衣服的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方法。教师如果能够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将抽象理论具体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教学策略,把握数学本质、完善学生思维,立足于数学教学的实践,把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实质、把握规律、获得思维的发展,使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为其今后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几何图形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尤其是立体图形相对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教师需要利用教学工具加以引导,先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形成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图形展示环节使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图形的空间特征,从不同的空间视角去感受图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等元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在此之前教师也需要使用其他手段来理顺教学流程,尤其是实物的展示环节不可缺少。当学生能够将抽象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解时,才能够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现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如《三位数退位减法》一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对于“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一,借一当十”这一算理已掌握,所以本节课在236-118这一环节的重点不是退一的过程,而是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将形象表达提升到数学用语,理解由“形”过渡到“数”的过程,为下一环节在计算118-84时理解十位不够减时找百位借一做经验基础。具体教学如下:

师:(借助计数单位模型)单个的不够圈,我们该怎么办?

生:找整条的借一条。

师:这里的一条表示一个什么?

生:一个十。

师:那现在借了一条,也就是借了一个十了,接下来要怎么做?

生:把借来的一条拆成10个单个的方块。

师:这10个方块表示10个(一)。也就是个位不够减时,我们找十位借了1个(十),放在个位上相当于(10)个一,简称为“借一当十”。

结合课件演示,借助计数单位模型,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通过上述追问,引导学生理清“借一当十”的算理,让学生在计算时头脑中有具体模型做表象支撑,实现推理能力的提升。

3学会判断,演绎推理
  创新思维是学生成长和进步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也是国家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科学性人才的重要责任。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一系列培养逻辑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数学学科的客观规律和特征,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方式将定理传授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运用定理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这样,不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更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例如:教师针对数学中相关的法则、性质以及公式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分析新知识的同时也回忆起了旧知识,由此新知识被领悟,旧知识也被巩固。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数学教育要在教学策略上不断调整,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注重一些高阶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将数学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落实到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对数学逻辑推理的内涵掌握不够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导致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碎片化的问题。因此,需要制订提高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具体实践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于娇. 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 智力,2022,(28):56-59.

[2]庄云榕.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18):96-98.

[3]易亚利,宋乃庆,胡源艳. 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内涵价值表现形式[J]. 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4):28-3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