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刘明
大庆市靓湖学校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也探索了许多教学方法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新课改和语文素养提出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门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但在长期的实践以来,小组合作模式在课堂上上会出现诸多我们意料不到或者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还等待着我们解决,它们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进行合作学习,也是本文研究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存在的问题
1.小组划分随意
在大多数的小学,班级座位是每周流动制,座位的排列也是按照身高来安排,以座位来分组无法科学划分小组,而如果放任学生自己组合,学生会选择平时跟自己关系亲密的同学,这样学生在合作中无法进行科学回答,这样的亲密关系也会产生学生无法专心讨论注意力会转移的弊端。还有的情况成绩较好的同学会就近安排,这样会产生极端现象,学优生和后进生、中等生分别抱团,小组之间的差距悬殊。这种现象会直接打击中等生和后进生的积极性,导致在优等生探讨出结果后,其他小组就会放弃讨论。
2.教师合作任务选择不当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上比较随意。事实上,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用来合作学习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仅仅参考教案书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一定适合本班的学生。因此,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合作任务过于简单或难度太大的现象。首先,任务太简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合作任务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其次,任务太难。问题难度太大可能造成多数学生无法完成小组学习的任务。课堂上,学生看似热闹的讨论下,实际上是在“乱说”。学生讨论结束了,却得不到讨论的结果,这样的小组合作是低效的,无意义的。
3.合作秩序混乱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受环境影响,语文学科又通常言语交流,相比于讲授式,合作学习在语文学科会在课堂上产生更多得声音。如果合作学习课堂上过于喧哗,噪声太大会不利于教师教学,教师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讨论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纪律管理不善,学生就会产生兴奋情绪,这是小组合作就会讨论无关本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会在这种氛围中“夸夸其谈”而有的学生就会浑水摸鱼,出现贪玩的现象。这都是教师对整个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调控不善和管理不善的问题,浪费了合作学习的时间。
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这一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小组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功能的前提。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方法构建合作小组。
1.综合评定,合理分组
在组间小组时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才能等诸多方面存在合理的差异,教师在分组之间应该对学生进行评估,然后按照“异质分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既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公平竞争。
2.分工合理,确定职责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进行合理的分工,将适合的学习内容分配给适合的学生,学生也可以在组内自行分工,追求民主。在合理分工的同时,确定好每名学生的职责,让学生在组间能够胜任不同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不定期更换角色。
(二)合理设置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问题的设置清晰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该怎么做,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任务问题的设计会影响课堂中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力度。对此,教师可以搭问题支架。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该怎么获得答案呢?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呢?教师可以加工问题,使问题细化。一般而言,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支架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母鸡》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合作任务。主问题是这只母鸡是怎么样的母鸡,当学生汇报的时候就一定是汇报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支架问题一:在文中勾画能够概括体现母鸡让人喜欢和讨厌的具体事例。支架问题二:从这些事例中你看出母鸡有什么特点,进行批注。支架问题三:思考作者喜欢或者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样表述:默读全文,思考这只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讨厌或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勾画体现母鸡让人喜欢和讨厌的具体事例,并简要的概括母鸡的特点,进行批注。主问题与支架问题没有分开,也就意味着学习任务和学习步骤要分开。学生的回答补充就很麻烦,思维就比较混乱。主问题就是学习任务。支架问题就涵盖了学习步骤。因为支架问题可能是指向路径的,可能细化步骤的,可能是把步骤和路径合二为一的,可能是起示范作用的。支架问题和主问题要分开。表述学习任务和学习步骤要分开表述,学生才清楚。
(三)加强过程的监控指导
合作学习并不代表着一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在小组合作当中,教师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就必须参与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要发挥好教师引导作用。
学生一旦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就要积极观察各小组成员的活动情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记录,为之后对小组合作学习好环的评价提供依循。当然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学生,合作情况都有所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指导。教师观察所得的课堂记录,有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改善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教师对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教师抓住时机,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传授合作技能,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与小组成员沟通和交流,如何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它对现代教学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它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文章力求探索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涂素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 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02):126.
[2]刘巧娣. 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构建[J]. 学苑教育, 2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