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学,提升能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摘要 【摘要】摘要:新课程课标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然而,当前许多初级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导致学生形成了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型学习,学习兴趣不断被抹杀。 鉴于此,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对初中地理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DOI
作者彭小丽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以问促学,提升能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姓名:彭小丽

单位名称: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邮编:514400

摘要:新课程课标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然而,当前许多初级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导致学生形成了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型学习,学习兴趣不断被抹杀。 鉴于此,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对初中地理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问题;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通过创造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1.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出发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创造真实可行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强调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强调问题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构建方法

(一)善于借助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热点问题通常指的是当下现实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要学会用地理学的观点来理解并分析热点问题的产生机理和演化规律,进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提高自己的地理核心素养,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热点问题也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热点问题。

例如: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时,可以设置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相关材料为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沙尘暴相关知识时,可以设置当前热点问题“近十年最强沙尘天气席卷北方地区”的情境,既贴近生活,又是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地理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地理教材内容中也容易发掘到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因此,教师以该契合点为突破口,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既能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也使其更加透彻地理解寄于生活背后的地理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探究,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习被动变主动,实现“以问促学”的教学目的。这样,学生经过深度思考后得到结论,更能够使他们深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

例如:学习“天气和气候”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北方的四季有如何大的温差变化?南方却没有?两者的气候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并导入了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其中的隐藏的奥秘。或是设置如下问题情境:“想去三亚旅游,不知道该带多厚的衣服,最近两天去的话可以看天气预报,但准备五月份去,该怎么知道五月份的天气状况呢?”这个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原有认知“所有的天气情况都可以通过天气预报获得,天气即气候”相矛盾,用原有知识无法回答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节时,学习青藏地区时,教师可以运用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设置问题情境。展示藏族的服饰图片,请学生思考藏族同胞的服饰有什么特点;有时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而把右臂露在外面,这样的穿着习惯与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有怎样的关系?通过服饰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气温变化的特征,加深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印象。如下图所示为藏族服饰:

(三)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通过预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经过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行为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地理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首先,创设的问题一定是开放的,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来思考的。其次,在问题探究方式上也要多样化,可以是教师提问,也可以是学生提问,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思考。总之,我们要使问题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并贯穿于教与学整个过程,帮助他们通过问题解决来掌握知识、形成体验,最终获得综合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习水资源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水价调整与否”主问题与多个子问题来讲授“时空分布不均”这一框题。设计此主问题依据在于我国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很多地区由于人多、工农业发达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价能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及市场供求关系,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起导向作用,同时水价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通过子问题1“水价是否上调,为什么”来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性与匮乏性;展示各个城市水价对比表并出示子问题2“为什么各个城市水价不一,水价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探究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成因;提出子问题3“南方城市水资源丰富不缺水,不需要大幅度上调水价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以此探究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的时间分布特点和成因。通过子问题四“水价的调整除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还与哪些方面有关”来探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除了对生活,还会对工业、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教师总结主要内容并提出子问题五“你认为水价是否真的需要调整”让学生再次思考并深刻意识到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几个子问题囊括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地方综合不同角度的维度分析,充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具体而言,本文从问题情境的设计思路、问题情境的构建方法、问题情境的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丽珍.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2(28):156-158.

[2]刘清平.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名师在线,2019(33):47-48.

[3]邱丽珍. 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化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28):156-15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