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

摘要 【摘要】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各学科重视学生沟通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以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模式,推动学生高效学习。
DOI
作者赵艳红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

赵艳红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各学科重视学生沟通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以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模式,推动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小组合作模式是在实践中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具有较强针对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都有良好的提升作用[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模式,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自主性,需要教师引导各小组围绕教学课题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没有根据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导致小组内部学生具有相同特质,组员缺乏相同的兴趣和不同的特长、性格,在合作学习中难以相互启发和带动,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二是合作学习内容太多,超出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知识的学习吸收能力,使小组合作不能有效完成各学习任务,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没有对合作学习制定明确目标,也没有密切关注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导致合作学习效率低、学生配合度差,同时教师对于合作进展、学习效果、遇到的问题缺乏清晰的了解,难以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二、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在长期单一教学模式中产生疲倦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具有新鲜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2]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与特点,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使学生摆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学习状态,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会承担一定的探究任务、会展开自主学习并就学习的疑难点、观点与组员相互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掌握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困惑点的解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点请教同组组员,快速解决不懂的问题,并在交流与思考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更清晰。同时,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学习、共同探究的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是有助于组员间相互学习,从中吸纳他人之长,发现自身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创新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思维品质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组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平衡学习

学生个性发展主要集中于初中阶段,合作学习要考虑将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有效组合,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能力和特长,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需要教师在分组前基于学生兴趣、特长、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各组设一名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组长带动组员主动高效地参与合作学习。分组中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使各小组保持均衡的数学学习水平,同时,在班级中针对各小组经常举行数学竞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效率。对于合作学习任务的分配,要结合组员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安排,以使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其他组员展开有效的合作探究,使能力基础较弱的学生从中改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掌握解答技巧,激发其数学学习自信,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二)增强合作意识以激发参与讨论兴趣

要使数学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互动讨论的动力,这是展开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中,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状态,这样更有助于使学生深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如,在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自主预习新课内容,部分学生会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的内涵以及勾股定理的证明等内容难以理解。再带着问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组员就上述疑难点进行讨论,并顺利消除困惑点,对于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进行统一讲解,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从而推动课堂高效学习

(三)做好合作学习观察评价以确保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组在学习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保证合作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各组的合作学习状态、进度及需求,并做好各组学习的评价,以推动合作学习高效进行。针对各组合作探究情况及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教师要建立学习评价机制,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多元评价,帮助各小组和学生改正不足,学习他人之长,并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使合作学习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初中教学中融入新的数学教学手段必然趋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不但可以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提升,而且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初中教学课堂中有着积极的意义[3]需要教师重视学生自主、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数学能力素养进行科学分组,构建思维活跃、合作创新、共同进步的数学课堂。同时,要通过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帮助各小组和学生进行学习自省,及时查找问题与不足,进行不断完善,教师要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指导,推动合作学习的高效进行,带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薛会玉.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15.

[2]赵念.探究有效构建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

[3]刘梨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究[J].科普童话20180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