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评价研究
王亚军
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三小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要再重复以往传统教学课堂的效率。现如今要追求的是有深度、有广度、“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课堂。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学生记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而且要训练他们深度思考,培养科学思维,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有效评价。
关键词:有效评价;小学数学;几何教学
有效评价体系作为新课改阶段的破题概念,其本身就代表着素质教育的内涵,近年来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本文旨在提出面对当前数学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情景式教学法、设立多元评价的方式来开展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有效评价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改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要求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有效评价的教育开展是为培养学习者的全面素质,训练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课程思想、专业意识,这对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学习的知识点围绕着学科的核心思维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化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二、有效评价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策略
1、设立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的开展实际上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进行自我认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只关注了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这实际并不正确的。新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和推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此阶段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力。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要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思维运转的最大效率。对于几何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习题完成情况的观察和评价,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我的有效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道路。例如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就可以设立多元评价。此前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了解已经更加深入了,因此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习题三个部分,分别通过导学案、课堂习题、课后实践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多方面地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展开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由此帮助学生了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2、情景式教学法
学生刚由玩乐性质的学习步入正轨的学习之中,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情况。而过去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未曾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这一点,仍以教师讲述课本内容为主。但同语文等人文学科最终教学目的相同,数学学科也应当训练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社会中进行运用。同时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颇有热情,教师就可以选择将几何教学的抽象概念与具体问题情境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与实际生活产生共鸣,以此来加速自身的反应速度和思考过程。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技巧、情感态度、生活经验等,教师就需要从生活环境因素中找到与课本几何知识内容的连接点,随后再遵循启发式的原则深化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课前教师可以将一个物品摆放在讲台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形状并尝试画下来。随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同时选择多样物体来多次观察,以此来深化对于几何图形的观察和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自己的思维科学化和实际化。
3、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中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都是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唯有这样方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和多元的东西会减慢他们的思考速度,加之教师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效率,这就导致学生的有效评价不能得到提升。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运算、逻辑、推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几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属于一定的抽象概念,其思维的发展性要求教师将概念具象化,思维被“看见”之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容易。由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将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时,就可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课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接着再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刻理解。随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图形变化的过程和方式,展现图形变化的几何概念,最后再采用习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温习和自测。相较于单纯的文字,显然色彩艳丽的画面更加能够吸引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框架内开展的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数学环境,发挥好其知识主体的功能。由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此时期学生的生理与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从而培养出自身的有效评价,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兵. 建议农村小学数学课堂评价[J]. 试题与研究,2023,(07):125-127.
[2]黄宝生. 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22,(51):68-72.
[3]张娇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