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创新性教学模式
吴海霞
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国内课程改进政策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音、体、美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观树立以及核心素养的强化均能带来深刻影响。但受到传统应试理念的干扰,部分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身,均将教学重心放到了文化课程上,使得音乐课经常处于缺位状态,甚至部分教师将其单纯地看作是放松和解压的时间,导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整体效率有待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创新性;教学模式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而音乐是美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又相对比较紧张,亟须音乐学习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而陶冶情操,因此,探讨音乐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根据现如今的音乐教育发展形式,想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注重关心不同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方案,并尽快将其精准落实于小学音乐课堂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学科的学习。除此之外,想要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践行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加强对时代发展的关注力度,并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积极寻求、探求并设计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地切合学生音乐发展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全方位地进行音乐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让学生在感知各种音乐发挥的声音魅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强化和发展自身的音乐综合学习能力,最终得以实现营造小学核心素养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化、形式化
由于教学观念和态度的偏差,导致小学音乐教师未能重视音乐教学,开展音乐教学只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并没有充分展现出音乐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促使音乐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尤其是教学模式单一化、形式化,为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带来严重的阻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音乐审美情操的培养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挖掘,与开设小学音乐课程的初衷相违背,并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魅力,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情感,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单一化、形式化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与发展,更没有充分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二)学生对音乐文化内容兴趣不足
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是音乐课堂教学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种矛盾现象,但是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就能够发现二者并不矛盾。在对学生音乐兴趣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原因包括音乐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音乐能够表达出其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音乐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等。但是音乐课堂不仅包括音乐赏析内容,还包括需要生硬识记的符号类知识内容,以及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因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兴趣相对不足,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好,不能均衡学习,这就导致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几乎完全依赖于音乐教材,会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利用讲音乐和示范演唱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是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状态,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演唱任务。在此种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兴趣处于压抑状态,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地集中到课堂中,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尽如人意。为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教学模式,着重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借此机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二)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作为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其在音乐课堂的引入,可以通过视听的结合给学生“同感”的作用,可以将音乐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音乐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音乐情境,可以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器乐欣赏中,教师会以音频的方式展示,但难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小锣的发音原理或者为学生播放以小锣为主的演奏曲目。
(三)帮助学生提升实际的音乐表现能力
对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透过帮助小学生提升音乐表现能力的新视角,帮助小学生培养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更加频繁地进行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感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钢琴演奏时间,要求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亲身感受音乐,期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高低音判别能力、音准判别能力和音感的有效培养。
(四)搜集文化资源,强化理解能力
除去前文中所提到的几点创新性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多方搜集文化资源,借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契机来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应当保持开放性的态度来接纳各种音乐艺术形式,并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去审视音乐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资源。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来创设出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强化他们的文化理解,将音乐文化艺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束语
根据新课程要求,小学音乐教学应摒弃应试标准下的学科价值评价,明确核心素质培养的音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拓展创新思维,自觉参与核心素养训练,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文娟.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5).
[2]龙娟.把有效性教学贯穿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J].北方音乐,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