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探讨

摘要 【摘要】摘要:课堂教学的成效,在于其效能与品质。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其不仅能够改变部分学生对小学数学学科刻板的印象,缓解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同时还可以推动数学学科教学的变革。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试着从转变学科教学理念,调整学科教学手段入手,有目的性地来展开学科教学工作。文章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希望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DOI
作者陈方军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探讨

陈方军

四川省阿贝州茂县寄宿制小学校     623200

摘要:课堂教学的成效,在于其效能与品质。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其不仅能够改变部分学生对小学数学学科刻板的印象,缓解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同时还可以推动数学学科教学的变革。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试着从转变学科教学理念,调整学科教学手段入手,有目的性地来展开学科教学工作。文章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希望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应对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短板”。因此,一些学生时常会陷入学习困境,尤其是当自己所依赖的形象思维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对于数学学习困境的感受会更加强烈。因此,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认识特点,重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构建,让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1]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未来发展的根本在于提高教育品质

新课标的实施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热爱,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我们的教育品质[2]

(二)有效地提高初等教育的质量

许多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还不够透彻,还在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而且还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并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革新教学思维,诱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当中,诱发和启迪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学科教学模式变革的有效举措,也只有数学学习意识得到启迪和发展,学生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并在学科学习期间有所收获和提升。为此,教师在学科教学期间,就需要格外关注对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意识的诱发和启迪,多从思想上予以关注和重视,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3]

举例来说,在“克和千克”一课的教学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启迪,在授课期间,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找寻身边的一些物体,并试着对这些物体的质量进行预估,从中找出小于10克或大于1千克的物体。比如,一枚一块钱的硬币其质量为6.03克,而一桶桶装水的质量约为20千克,从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一些质量单位有所了解,并以此来引入课堂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你指我猜”的趣味游戏活动。在本次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进行分组,并由其中一名学生随意选择一个物体,由另外一名学生负责猜测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看看谁猜的最接近。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对于一些质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间接实现了对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启迪和发展。

(二)优化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知识讲解层面,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要,这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围绕学生而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围绕学生主体发展需要进行构建,让学生通过参与知识学习过程,融入真实的情感,主动生成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组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创造了空间。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备课阶段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和认知能力,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整合生活中的素材,形成全面的、直观的、可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实现自主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契合学生的主体需要,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知识进行“改造”,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突出知识理解的重点,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找到学习的重难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各个突破,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圆形特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圆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现了对圆形进行切割的过程,并将切割的圆形转化为长方形。这样在动态的展示中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自动将圆形分割成无限份,并根据示范指导将其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进而对长方形的面积与圆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运用转化的思想完成解答。

再例如,在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整合,设计微课,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微课辅助下掌握知识点,发现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相关的论证,提高数学素养。在课堂上,教师结合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疑问,并针对学生存疑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应用意义,然后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互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趁机消化知识。在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可再次利用微课让学生对百分数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运用,提高知识掌握效果,并实现学以致用。

(四)关注课后评价,借助课后评价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课后的反思和评价,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找出教学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对学科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借助课后的反思和评价,帮助教师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师今后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为此,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还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课后的反思评价。

举例来说,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除了展开必要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进行课后反思,着重对本节课课堂所学习的一些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做好随堂的笔记,着重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之后,整体的记忆也会更加清晰,加上课后的练习,会让学生们锻炼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的改革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认真做好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在上课的过程中,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产生情景交融的多方位感觉。同时,教师还应认真反思影响教学质量的多种元素,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长英.立足课堂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J].科幻画报,2020(09):167.

[2]王裕赛,高孟琪.试论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95.

[3]戴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1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