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方法
方娟
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课改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不仅仅只需要在专业知识上取得好的成绩,更需要学生均衡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的目的。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这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助力。而初中音乐中的合唱教学则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随着新课改改革的推进,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则需要进一步的改变和创新其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合唱教学
前言:初中音乐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沉淀自己,感受自己,从而更好的理解世界。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还未进行变声,因此无法进行更专业化的训练,合唱教学既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走进专业化的音乐课堂。
新课改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方法
一、创新合唱教学方法,深化合唱教育理解
新课改改革要求学生更进一步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合唱音乐课堂应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要导向,以教师的教育和讲授为辅助,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在课堂上所获得和理解的知识对于他们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的,从而更好的更快速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创新的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比如为学生讲解歌曲的相关背景以及作曲人和作词人的相关故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合唱课堂中来。通过创新的方法可以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合唱教育的理解。只有以学生为基础的课堂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讨论和提问中收获更多,对合唱活动的热情也会随之提高。
比如,在初中音乐“歌唱祖国”这一歌曲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明白歌曲的声调的抑扬顿挫,对歌曲应该如何演唱进行大致的了解。在示范演唱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将刚刚在教师示范过程中所感悟的情感和技巧在合唱中进行抒发。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嗓音特质对歌曲进行拆分,比如一部分学生演唱一声部,一部分学生演唱二声部,根据不同的声音条件进行分开训练后再进行集体合唱训练。这样一步一步的让学生感受歌曲,掌握歌曲的合唱技巧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夯实合唱基础。
二、丰富合唱课堂内容,调整观察学生状态
合唱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在于师生间对于合唱技巧和内容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合唱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好的嗓音条件是不够的,需要集体进行协调和合作才能够完成一个合唱作品。因此这就意味着每一学生都需要在日常课堂中对合唱技巧进行专业化训练,培养自身良好的音乐基础素质,提高自己的表演表现能力,同时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合作提高自身的音乐把控能力以及能够随着音乐律动的能力。合唱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不断的进行训练以及的时间的积累的,因此在进行训练时教师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同时要及时对合唱团队进行调整并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及时进行鼓励和心理疏导。
比如,在对初中音乐“西风的话”这一歌曲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起到领唱的作用,带领学生首先熟悉歌曲,了解此歌曲的合唱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逐一进行演唱,每一个学生都去演唱一到二句歌词,教师再在旁进行引导和斧正。同时在进行辅导时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大声进行演唱,让学生在台下进行小声的跟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同时也能够在跟唱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歌曲的合唱技巧。由于每个歌曲的表演形式和合唱技巧都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团队学生的嗓音条件和学习能力对歌曲和声部进行改编,以不改变歌曲本身的表演风格和主要感情为基础将歌曲改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合唱曲段。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创新改编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相对简单的节奏和内容,方便学生进行吸收,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歌唱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整体音乐素养,这才是学生提升音乐的关键,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教学目标,以终为始,从而提高合唱课堂的效率以及合唱表演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提高学生对于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加强对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得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丰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需要丰富合唱课堂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进行分声部教学和训练,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合唱技巧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