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框架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姚胜男
平顶山市卫东区平马路小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乎学业成就,更是塑造未来公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聚焦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从文化自信、多样化阅读、思维深度培养以及审美创意表达四个维度展开探讨。通过系统分析和实践探索,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交流中启迪思想,在创造中绽放才华,最终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一、从文化自信入手,丰富阅读内容与体验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时,我们需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和体验。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文学作品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可以选择诗词歌赋、成语故事、寓言传说等传统文学作品,也可以选择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组织实地参观活动,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体验相结合,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兴趣,还能培养文化自信,形成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阅读内容和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童谣、绘本故事入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基本的文化认知。中年级学生可以开始接触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简单的古诗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尝试阅读一些难度较大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典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传承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跨文化的视野,在了解和热爱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视角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多样化阅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如默读、朗读、群读等。这些不同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默读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理解力,朗读则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节奏和感情,群读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类型的文本阅读,如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通过接触这些多样化的文本,学生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拓展自己的语言知识库。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样的思考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语言技巧进行创作,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培养思维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这些问题应该涉及文本的多个层面,包括字面意思、隐含意义、作者意图等。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锻炼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思考的难度和深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框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是培养思维深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阅读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听到不同的观点,这有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视野。在表达自己观点和回应他人观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在审美体验中激发创意表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是核心素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美,包括语言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等。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在阅读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在阅读散文时,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文字描写。通过这种审美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兴趣,还能培养自己的情感智力和人文素养。
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故事结局、续写文章、创作新的角色等。这些创意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让他们相互学习、互相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学会欣赏他人的创意,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让他们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理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为他们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和技巧。
结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研究提出的策略旨在为这一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丰富阅读内容、多样化阅读方式、深度思维训练和创意表达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更能培养文化自信、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些能力和素质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指向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4,(25):64-66.
[2]吴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聚焦新课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文集(四).贵州省安顺市第八小学;,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