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 【摘要】物理作为初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效的物理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探究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然而,由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这一学科学习难懂和枯燥。对此,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相关教师应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加到物理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同时也为改革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DOI
作者汪永秀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8期
出版日期2024-10-1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析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创新

汪永秀

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  810000

摘要:物理作为初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效的物理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探究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然而,由于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这一学科学习难懂和枯燥。对此,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相关教师应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加到物理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同时也为改革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活动;教学策略

就物理而言,这是一门从初中才开始设置的课程,也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课程。所以,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师讲课困难、学生听不懂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低质量,不利于学生学好物理。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新时代教师在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反省自身教学活动设计,积极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善当前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断地探索高质量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针对课堂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一、巧用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科学思考

学生愈是投入到思考之中,运用原有的知识去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就愈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相反,如果不能迅速地进行思考,学生就会一直处在“接受信息”的状态,知识没有经过二次加工,其自身的探究、质疑、判断能力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思维水平也难以获得提高。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相关的教师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对物理进行科学的思考,用新奇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激情,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有关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流行音乐,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声响,例如鸟儿的鸣叫、雷雨的声响等,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去感受声音,并建立起对声音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声音?”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同时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熟悉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将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进到课堂上,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营造出适宜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生活情景,以此带动学生对其中的物理问题进行探究,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进而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实现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这课时,要让学生深切理解“升华”、“凝华”的概念,充分认识到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凝华需要释放热量,教师就可以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给学生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凝华的现象,如灯泡用久了会逐渐发黑、冬天窗户上会有结霜等,或是给学生播放堆积的雪人逐渐缩小、壁橱中用来除味的樟脑丸逐渐变小的过程。通过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三、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在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物理教学的特征,对物理实验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锻炼综合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有关的物理实验结果进行调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在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光的折射》的相关理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线的折射角度有没有差别?”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并选用合适的材料,开展相应的实验操作,应用不同的介质材料等来展现光线的折射。最后,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实验中的入射角、折射角等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以此验证光线折射定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要想真正地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就需要相关教师与时俱进,立足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物理教学方式的持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为将来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牛丰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J]. 新智慧, 2023, (12): 86-87.

[2]黄海兵.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探究 [J]. 教师博览, 2023, (09): 71-7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