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李奕凝
黑龙江省穆棱市立德小学
摘要: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生活化视角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重要方向。语文,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元素,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桥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生活化视角下的语文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视角;教学
一、引入生活元素,打造生动课堂
语文,这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无尽的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语文的魅力,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生活中的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授《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秋雨中漫步的情景,感受雨水轻轻拍打在脸上的感觉,听见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闻到泥土和雨水的清新气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韵味,使他们与课文产生共鸣,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对于《听听秋的声音》这类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秋天的声音,如落叶、秋风等,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朗读课文。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教师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语文之美。
二、增强学生实际体验,深化情感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体验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以《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为例,它以诚信为主题,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对朋友小珍的承诺,选择不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诚信重要性的契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从中学到的道理。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到各种观点,如我们应该学习宋庆龄的守信精神,不能像故事中的其他人物那样失信;或者我们应该听从别人的建议,像宋庆龄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诺言,不轻易违背。这些从课文中领悟出的道理,与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生活积累密切相关。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深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一一列举他们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己是从哪些内容、用了什么方法、站在什么立场上得出这些道理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强化自身的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对诚信价值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等美好品质。
三、通过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如果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在一开始就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写作话题相联系,引导学生逐渐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写作主题之中,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热爱国家”为话题的写作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达的爱国之情。通过图片、声音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情境之中。比如,教师可以引用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描述了边塞将士在恶劣环境下的坚守和奋斗。通过创造这样的课堂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象自己生活在唐代,当国家面临危难时,他们会有什么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初学写作的学生不再觉得乏味,而是完全沉浸在课堂情境中,从而激发更多的想法和感受,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写作。
四、作业与生活融合,巧妙布置作业
在语文教材的内容体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性地以书面作业为主,或者采用“题海战术”,这让学生感到乏味和疲惫,无法真正投入。然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应该巧妙地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语文的影子,使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几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以“这儿真美”的习作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和感受周围美丽的景色。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处地方,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付诸于文字。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家附近的小公园、学校的小花园、或者是周末去爬山时看到的美景等。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谛。同时,这样的作业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结语:生活化视角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生活的大舞台上,语文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字符,而是成为了一种丰富多彩的体验。在生活化视角下,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让他们成为生活的敏锐观察者、深度思考者和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样的语文课堂,使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丽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途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2):26-28.
[2]李虹雅.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3, (44):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