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还给学生——浅谈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布置
的实践与思考
李嘉玲
四川省南江县杨坝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36616
摘要:目前正处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双减”,建设高效课堂的关键时期,在此大环境下,“前置性作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运而生。"前置性作业布置"先以作业引导预习,对教师进行预习学习的反馈,然后由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方案,明确班级学习的重难点,并采用随堂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是一种突破过去先教后学,学后再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前置性作业设计"不仅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并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讲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将通过前置性作业设置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并在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前置性作业设置的优化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高中的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自主;实践;教学
一、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原则
1.目标性
适当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一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弄清楚通过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和原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前置性作业,主导教学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借助前置性作业这一载体,能准确、清楚地知晓这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性地参与课前自主学习。
2.开放性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内容。教师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不能只“就诗论诗”,而应将其放在“大语文、大课堂”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与家庭和学校相联系,向生活和社会开放。其设计内容不必在局限于知识积累性的内容,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方面或者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方面,亦或是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进行布置。
3.趣味性
教师在做到让学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潜在意识里对于教材和文本自主而独特的思考。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就是任务”的认知,更为全面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而,趣味性原则更多侧重的是作业设计的形式方面的角度,让作业不再单纯的停留在书面,可以进一步将其丰富为口语表达、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做到不再为作业而“作业”。
二、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布置策略
(一)问题式前置性作业
问题式前置性作业是教师设计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过程中常应用的一种形式。问题式前置性作业与学案式前置性作业相比,更为灵活、自由和开放,教师往往不直接给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而是将教学重难点和学习要求渗透在问题当中,其前置性作业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因此,这些问题必须是围绕文本的核心问题,最好是教师通过深入研读教材自主设计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难度、梯度和区分度的问题,不可照搬练习册和教参上的问题。问题式前置性作业的问题,可以从将要学习的文本内容中直接提取,也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提出,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和学生的现实情况上提出。
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一开始布置如下问题:试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结果收上来的答案五花八门,多数学生答非所问,不清楚何谓情景交融,不明白何谓“体会”之含义。基于此,教师可调整问题形式,试图对学生进行逐步地引导: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在橘子洲看到了哪些景物?2.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3.描写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4.这些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这些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而且具体时,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更好地完成作业要求。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只需要在课堂上引入情景交融的概念,便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如何对“情景交融”进行分析。这对比以往直接讲授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趣味式前置性作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只要产生了做下去的兴趣,就不再感觉到是负担,前置性作业也是如此。作业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活动之一,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势必会破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是灵活而富有鲜明个性的,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只能是空谈而已。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关注到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恰当的时机,设计灵活多样、富有趣味的作业,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良好的预习目的。
例如:不少教师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之前,都会提前安排各个小组根据剧本选好角色,将排练课本剧作为此篇文本的前置性作业。在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想要熟悉所扮演的角色,就需要深入钻研文本,获得人物角色的深刻感悟。但是因为此种形式的前置性作业正好契合高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给予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的机会,因此,他们在完成过程中会投入极大的热情,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文本内容和人物特点的理解和建构。
(三)实践式前置性作业
实践式前置性作业是将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最为有效的作业形式。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设计的实践式前置性作业主要包括学生动手查阅工具书或者相关文献资料,拓展知识经验,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初步掌握文本内容,这是较为常见的实践式前置性作业形式。
例如:学习《登高》时,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的文献资料方面的前置性作业,比如,可以安排阅读《蜀相》《泊岳阳楼下》等诗文,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杜甫的《春夜喜雨》《绝句》《望岳》《春望》《石壕吏》等古诗,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联系既有的知识经验和借助网络等工具了解杜甫的生平身世和经历遭遇以及创作《登高》的背景,这对于学生走进文本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把握教学目标的难易,教学内容的多少,选择恰当的作业形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适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伍荣秀.“学•导•用”模式下前置作业的有效设置[J].学理论,2015,No.743(29):134-135.
[2]薛新洪.前置性作业设计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9,No.326(31):106-107.
[3]柏莉. 高中语文前置性作业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