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开始重视合唱教学。合唱教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这个黄金时期进行合唱教学,可以为艺术教育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当前的音乐教材中合唱曲目不断增加,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合唱具有多种优点,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首选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的合唱教育还没有普及,也没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各所小学基本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对此,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DOI
作者王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
出版日期2023-08-0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王艺

溧阳市燕湖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开始重视合唱教学。合唱教学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这个黄金时期进行合唱教学,可以为艺术教育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当前的音乐教材中合唱曲目不断增加,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的重视。合唱具有多种优点,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首选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的合唱教育还没有普及,也没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各所小学基本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对此,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往往只是简单的练声、聆听范唱、教师分声部教唱、学生唱,最后进行合并排练。然而,对于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他们对合唱失去兴趣。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只能简单要求学生完成合唱,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知识和声乐基础的培养。由于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合唱训练中很难学到有效的技巧和方法,合唱过程中只是充当一个人数,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这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本就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更加严重。

此外,参加合唱团的学生中,能够坚持每周进行两次以上排练的人数非常少,大多数合唱团仅进行一次常规排练。在参加各级合唱比赛或展演前,学校会加大排练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然而,一旦比赛结束,排练的积极性就会下降。这种现象表明,合唱团的发展过于功利性,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培养。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甄选多声部作品教学

建立良好的合唱意识是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合唱课的基础,老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要选择学生们容易掌握的合唱小作品。低年级的学生们音高感还未建立,想让学生们感知合作是什么可以从节奏、律动以及音乐作品的顺序入手。老师可以在电子琴上通过和弦的展示,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唱和弦,让学生体验这就是最简单的和声。对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进行合唱学习阶段,可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补充练习一些和声性强一点的作品,音乐课本中的中、高年级教材里,就有一些旋律性强且和声很好听的作品,比如《手拉手,地球村》《美丽的黄昏》《歌声与微笑》等优秀作品。根据需求,适当选取课本外的合唱作品,比如流行音乐改编合唱《我爱你中国》《少年中国》等作品。

(二)开展趣味的合唱训练

小学生个性活泼好动,对合唱团的单调重复,容易使其感到单调乏味。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开展合唱团教学中感兴趣的模式。小学生热爱游戏,教师可以投入学生的爱心,开展有趣游戏合唱训练形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呼吸习惯的训练指导他们进行合唱呼吸习惯的训练,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掌握合唱要领,从而改善以往一成不变的单调训练模式,以实现寓学于趣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训练方法,如 "16宫格"游戏,教师准备一个16宫格的图片,每个格子有不同的图案,点为一拍,空格为休止,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拍手,学生们可以探索不同的走向,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让一人用手点,其余同学跟随收的速度读出节奏,这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经过反复的练习可以分为二声部甚至多声部,各个声部可以相互配合,提高对节奏变化的反应能力,培养学生们之间的默契,为多声部训练打基础。

(三)注重音准节奏训练

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是演唱一首作品的前提。只有在音准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情感的表达和对音乐的处理。由于每个学生的听力敏感度存在差异,可以通过乐器的弹奏来让学生感受音高和音低,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帮助他们克服音准误区。

在合唱过程中,不同声部之间常出现“打架”的现象,要么是一个声部被另一个声部带跑调,要么是节奏没有协调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各声部对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掌握不够。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乐器来帮助学生掌握各声部的旋律。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学生对这首歌的主旋律非常熟悉。因此,在两个声部进行合唱时,可以先让男生声部跟着电子琴演唱,老师弹奏男生声部的旋律,男生们跟着琴唱。熟练后,女生主旋律声部加入,但要提醒女生声部的演唱音量不要高于男生声部,老师仍然弹奏男生声部的旋律。熟练后,女生声部可以正常音量演唱,男生声部仍然跟着老师的琴声唱。练习两遍后,老师不再弹奏男生声部的旋律,只在极个别音准较难的地方偶尔给出音。

对于节奏训练,男生声部按照节奏念歌词,不加旋律。许多学生在演唱作品时无法掌握乐曲整体的速度,容易使乐曲产生杂乱的现象。造成节奏不稳定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缺乏稳定的拍感。当节奏有所变化时,基本的拍子韵律必须时刻稳定存在。因此,合唱指挥老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声乐教学法,还需要了解指挥的各种技术知识,懂得基本的指挥拍子。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解释让学生理解指挥拍子的方法。发音音准和节奏统一是合唱作品教学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训练,不断提升整体的合唱能力。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模式需要更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学生艺术实践的良好平台。课外合唱活动与课堂合唱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定期组织合唱活动可以促进课堂合唱教学的发展。例如,组织班级小组合唱表演、班级合唱展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合唱教学结果的验收,也是教师和学生对长期合唱排练的一份回报。丰富多彩的合唱活动能够将学生的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合唱表现,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展现和改进。学生通过合唱活动来实践所学的知识,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合唱是一种歌唱方式,对于拓展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促进音乐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高效的合唱教学课堂,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遵循音乐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策略。因此,本文从小学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深入研究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优化策略,旨在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其他音乐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冯婉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220-221.

[2]贺加贝.浅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措施[J].大众文艺,2021(15):216-217.

[3]第雪香, 郭经纬.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索[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2):87-8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