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杨艳艳
河南省洛阳市城关镇青山屯小学 47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新的语文教学法层出不穷,其中群文阅读可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课文阅读,弥补了传统的单篇教学的不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速度,而且也可以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拓充了学生的阅读面,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该教学模式受到师生的喜爱,它成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几点具体策略,以期对该领域教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
一、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选择相适宜的群文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如果所选择的阅读素材过于简单,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群文,小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所以,老师应该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内在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可以投其所好,挑选出他们喜欢、对他们的阅读水平有帮助的群文,或将主动权交给他们,制定几个阅读主题供其投票选择。除此之外,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到课内外的阅读之间的联系,用课堂上的知识来推动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上的学习内容。
例如:笔者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制定了阅读主题“童年生活”,精心为学生选取了群读阅读素材,如《祖父的院子》《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等,并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资料,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具体来说,笔者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这几篇课文,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接着,深入剖析课文,在此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些文章在构思、写作技巧上有何差异,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并将这种情感带入阅读之中,去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从而逐渐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完善群文阅读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逐渐提高,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重视学习应该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的阅读方式,逐渐强化阅读训练,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以此作为群文的教学思路,建立一套从单篇学习到群文阅读的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增强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应用意识,除了认真钻研并富有创造性地开发课本内容之外,还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延伸,不断完善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因此,在阅读课之前,教师可优化教学内容来完善群文阅读体系,达到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学习目的。比如,从最初学习单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然后通过有机群组该文与《富饶的西沙群岛》《金华记双龙洞》等文章来开展综合性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最基本的文章结构梳理开始,一直到对文章的描写手法和技巧的阅读学习,利用文章的对比,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课外读物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使得其更加系统化。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时,可以选择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材料,如《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等,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思维导图,促进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来说比较复杂,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复杂性,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学习手段,可以化解这一难题。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征,可以让小学生更清晰、更容易地了解到知识的主要结构和层次,进而简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融合,在寻找群文契合点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教师开展《泊船瓜洲》《长相思》《秋思》群文阅读教学后,为加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整体性把握,教师可在课后学习环节中,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要点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关键诗句进行个性化的剖析。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对每首古诗的主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通过对关键句子的分析,理解古诗句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怎样将思想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的,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认知。
四、根据不同的学段,灵活进行群文阅读学习
小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有其自身的特征,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不一样,低学段的儿童的认知特征是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强,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趣味性,而高学段的小学生,他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都比低学段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其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等能力也有所增强,并且具有一定的专注力,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素材,并在设定主题的基础上,突出阅读学习的“探究性”。
例如:以“芙蓉楼送辛渐”教学为例,在教学前,笔者根据学生的学段,以及教学内容,精心选取了与该课主题相类似且具有探究性的素材。如学习群诗《巴陵送李十二》和《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作为课上导入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从“送别”主题入手,深入地分析这几位诗人送友人的心境,以及诗人都是以哪些事物来“借物抒情”,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送别诗的特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在课外阅读诗词的热情。
总而言之,近年来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该模式弥补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结构中课堂结构的缺陷,有效地拓展了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有利于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文章立足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希望通过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提质增效,有效促进学生成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其阅读面和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天津教育, 2021(32):126-127.
[2]陈桂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23(04):167-170.
[3]刘亚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