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研讨
刘敏
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树儿湾小学 07645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大单元教学,即将多个相关单元进行整合,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大单元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现存问题
1. 追求流行,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大单元教学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备受追捧,许多教师纷纷投身于这种教学设计之中,以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有所突破。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时,未能充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导致所设计的教学无法真正体现整合与优化的精神。另外,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略了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他们真实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案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未能真正体现大单元教学的内在价值。
2. 单元内容整合意识较强,但忽视单元间的联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内容主题为单位进行编排,同时将语文素养的各种要素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组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需要在依据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补充和调整,从而使教学更具逻辑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没有发现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无法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也无法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资源。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关注到了单元内部知识的整合性,但却未能考虑到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
3. 结构设计不完整,缺乏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
根据大单元教学的评价标准,一个完整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包含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评价和反思环节的设计,从而导致教学结构不完整。教学评价在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表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完善教学评价和反思环节的设计对于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提高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深化大单元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需要深化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以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够真正体现整合与优化的精神,同时与大单元的情境性相吻合。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自然、环保、亲情等。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时,首先需要对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明确该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然后,教师需要整合单元内的知识点和语言训练内容,并对其进行归类和整理,使教学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等因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大单元教学的情境性。大单元教学强调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2.加强单元间联系,提升整合意识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不仅需要关注单元内部知识的整合性,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通过加强单元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跨单元的学习能力。
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发现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和《我是什么》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述了动物和自然现象的故事。虽然两个单元看似不相关,但它们都与自然科学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归类,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例如,可以将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描写动物的词语等归类整理在一起,方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资源。例如,可以引入相关的课外读物、练习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加强单元间联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类比等方法将不同单元的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区分;也可以采用延伸拓展的方法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和整合。例如,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比尾巴》一课,让学生比较两篇课文中动物尾巴的特点,并尝试用所学词语描述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完善教学结构,重视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
为了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完善教学结构设计,并重视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的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议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同时,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评价的反馈作用,从中获取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该单元主要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主题展开。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环节:选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与难点。
(3)实践活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探索”的实践活动,选择一种自然奇观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演讲展示。
以上三个环节完成后,教师需要安排一次单元评价与反思的小组讨论会,这不仅是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学效果集体评议的环节。在这个讨论会上,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总结自己在单元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然后教师进行集体评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从中反思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劲.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运用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 2022(11):7-9.
黄美容.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 2023, (1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