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
杨青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各学科教师都在深入研究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从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审美观,发展思维能力,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这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感悟文本内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关注语文核心素养
目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而核心素养与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与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表达。在过程与方法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并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例如,以《日月潭》一课为例,教师可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掌握"环","绕"等12个生词,同时认识"环","绕","茂","晰","朦","胧","境"等9个生词;二、正确、流利、动情地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体味其中的妙处,体味日月潭的美景;三、背诵所喜爱的片断;四、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并在此基础上,萌生爱国之心,以及对台湾这座宝岛的憧憬。另外,在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比如,本文的重难点可以这样来设计:一、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体味文章中的妙语,感受日月潭的美景;二、教学难点:边阅读边体悟,赏析日月潭中的各种美景。
二、教学导入设计凸显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导入是课堂中重要的一环,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方式,使之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结合,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春夏秋冬》时,老师就可以从"穿暖花开","骄阳似火","一叶知秋","冰花玉树"等几个不同的成语故事引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远古神话的介绍,比如共工与祝融氏之战,使学生对远古神话中的四个季节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另外,还可以以春至、夏至、秋分、冬至等为主题进行导入。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
在选择故事导入时,教师需要确保故事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相符,同时要注重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乐趣。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方式
1.课文插图辅助教学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学生对图画比较感兴趣,他们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插图,然后自己阅读课文。插图的描述是这样的:第一幅插图是小鸭子捉不到虫子,非常着急地哭泣,而小公鸡看到后,捉到虫子给小鸭子吃。第二幅插图是小鸭子听到小公鸡呼救,迅速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这样既有图像的直观性,又有声音的直观性,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借助插图进行阅读的方式即使在学生独立阅读时,也能够独立完成阅读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师应该挖掘美育因素,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程更加丰富。
例如,在教学《中国美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美食的动态视频,同时生动地朗诵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沉浸在阅读的情境中,更好地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使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展现。
3.表演阅读文本内容辅助阅读教学
使用表演来辅助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阅读文本中的故事,这种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提高他们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一些小故事,所以,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可以设立一个特殊的表演环节,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演这些故事。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完《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和大蚂蚁的角色,将故事进行表演,并尝试让学生分析阅读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对课文的记忆,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对阅读文本进行表演是教师阅读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它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文表演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和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达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目标。为此,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多个方面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海燕.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7):25-26.
[2]吕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2(09):59-61.
[3]黄丽卿.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3(08):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