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阅读和写作能力脱节的问题。因此,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具体策略。
DOI
作者李恬羚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作者姓名:李恬羚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为明春天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550001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阅读和写作能力脱节的问题。因此,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结构和语言特点。同时,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提升写作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文本,学习和运用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反复练习写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通过写作来运用这些词汇和语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写作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之,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善于挖掘教材,实现读写相促

善于挖掘教材,实现读写相互促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课本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而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巧妙地运用课本中的文本内容,以实现读写的相互促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并结合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边读边分析,从而有效地进行读写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授《咏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诗歌,然后找出与“春”有关的句子,并进行品读和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中关于春天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介绍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与柳树相关的情景。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诗歌文本的理解,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教材和阅读文本中汲取优秀的句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开展读后续写,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转化为写作的素材,进行读后续写的训练。例如,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续写或改编版本。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利用课本课文的结尾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续写课文结尾的训练。但是,在进行续写时,学生要充分利用课文结尾的线索,不脱离课文的主旨思想。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故事中提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很多人,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会遇见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能帮助谁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进行续写。通过学生们分享故事片段,进行互评和修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3. 以优秀范文为依托,进行读中学写

教师可以选取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写作,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创作能力。 例如,老舍的《草原》是一个经典范例,语言简练生动,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在阅读课上,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独特文体,并让他们根据身边的事物模仿《草原》的风格,写一篇抒情的散文。另外,学习《黄山奇石》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品读描述奇石的精彩词汇和句子,并让他们探讨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然后,我鼓励学生参照学到的描述方法,发挥想象力,尝试着对文中一笔带过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进行写作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实践中,实现读写的交融和相互促进。此外,文中的形容词也可圈可点,如“翻滚”“高高”“金光闪闪”等词,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使读者易受到文字感染。而小学生恰恰语言情感的表达十分欠缺,为此,笔者甄选了生动形象的词语,并将其遮住,让学生体悟这些词语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4.分享阅读体验,推动读写交融

在课后,通过心得体会、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巩固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从而推动读写交融。

例如,在教学《灯光》这篇课文时,该篇课文涉及的“电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然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文章以“灯光”为题目,以灯光为线索,讲述了郝副营长为后续部队引路而舍身的感人故事。读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的精神,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然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统一上交到班级的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时会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分享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读写结合”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探索高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以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效果。本文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从善于挖掘教材,实现读写相促;开展读后续写,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以优秀范文为依托,进行读中学写;分享阅读体验,实现读写目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和借鉴,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闫旭东.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2(30):108-110.

[2]陈建.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新课程,2022(13):42-4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