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周冬梅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与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与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充分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更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入,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单调等不足,这对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同样也有不可轻视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融合;教学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集德行、美育、智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发展国民良好道德品质高度契合。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落实的必要方法。文章将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为引导,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展开分析与探究。
一、成语故事,传承中华智慧
成语是中华文明、中华智慧的体现。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育中合理地融入与渗透成语故事内容,不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与理解成语故事与内涵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认知水平的提升。如在“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引入部分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成语故事。例如:在卧冰求鲤、黄香温席、负米养亲等成语故事中体会我国的孝道文化,学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在曾子杀猪、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成语故事中学会诚实守信,形成言出必行的良好道德认识;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成语故事中学会勤奋好学,养成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学习习惯;在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等成语故事中形成坚持不懈的美德;在程门立雪、不耻下问等成语故事中学会虚心求学,尊师重教。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人入胜,深化感知
传统文化教育区别于学科知识教学,所关注与重视的是文化意识的渗透与文化精神的传递。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及时转变以往只关注知识传递的应试教育思想,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与学习需求,构建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合理地渗透到课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地感知与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并在入情入境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情趣的陶冶。以“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其中涉及“我们神圣的国土”与“中华民族一家亲”两个课题。教学核心主旨在于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知识生成“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尊重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等意识。但由于小学生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国家、民族等较庞大、宏观的概念不甚理解,这一单元教学存在较大困难。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国家统一”“民族和谐共处”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点,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
三、寓言故事,弘扬传统美德
寓言故事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相较于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具有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引入寓言故事能够更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品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感知真善美,在寓言故事的教育启示下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品德。以“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时,便可向学生渗透“朱冲还牛”的寓言故事,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故事中朱冲的事例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朱冲宽厚待人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向朱冲学习,将心比心地对待他人,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华传统美德。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思想性与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而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多元、多维的。教师如若仅将教学眼光局限在课堂之内,不但会限制学生学习效率与水平的提升,还会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阻碍。因此,为有效改善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开放性去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入与渗透,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插上翅膀的同时,也为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增添了“燃料”,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来说,同样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入是一举多得的积极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与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点,采用更多元、开放的教学手段创新小学道德文化教育方式,在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与优秀的道德品质,实现更综合与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海荣. 小学道德与法治可视化教学中微认知资源的开发[J]. 教学与管理,2023,(23):55-58.
[2]何虹.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评《思政创新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1):65.
[3]陈桂萍. 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议题式教学[J]. 教学与管理,2023,(2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