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人文教育研究
彭庆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长发镇中心学校 161300
摘要:从古至今的教育过程演变中,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确保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协同发展。现在的教育更是将这一宗旨深化,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得到提升。现在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那么简单,很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拥有其他技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美术教学,挖掘美术课程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及认知技能,教师要关注人文教育,让学生能够得到发展。
关键词:人文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随着教育的改革深化,现在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拥有审美能力及情趣。美术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美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培养学生静坐的习惯,丰富学生对颜色的认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过程,让学生的技能能够逐步提升。初中阶段性美术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美术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这项学习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适应初中美术课程,给学生的心理做好建设,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认知,教师需要让美术课程有人文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发展课程的能动性,让课堂活起来。人文的教育让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初中的学生对于事物都拥有自己主观的判断,学生对于事物的学习都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对于初中美术课程来说,每个学生在美术课程的表现都不相同。教师要想进行人文教育,要把学生放在主体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初中学生对于美术的课程表现不尽相同,教师要在美术课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
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能够表现出来一定的能力和天赋。现在的初中美术课堂缺少人文的教育,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致力于全部学生达到统一的水平,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力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在进行《校园的春天》这一课程学习时,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描绘。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让素描好的同学用素描绘画,对于色彩好的可以用彩绘,有些同学对于美术方面表现力不够,教师可以让他们用简单线条,教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二、融合人文教育设计教学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将新课标融入教学中。现在教育需要学生能够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能够拥有自己的想法,成为课堂的主人。随着三维目标的形成,美术教师要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融合人文教育设计教学目标,要能够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例如: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初中的学生亦是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突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想法,按照学生的能力设置教学目标。在学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时,这是一节设计课,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感受设计,教师要设计让学生学会线条和空间结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设计。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设置此类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就会融合人文教育,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美术本就是需要灵感的课程,教师通过融合人文教育设计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得到发展。
三、构建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渗透人文熏陶
教育是在不断发展的,由此教育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现在教学方式是非常多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可以构建审美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人文熏陶,让学生拥有审美。
例如: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构建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让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初中美术课程来说,需要学生拥有审美,能够让学生得到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在学习《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入手,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森林景观,让学生说说森林的颜色和结构,让学生能够体会生命和艺术的融合,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能够体会出森林的艺术感,能够让自己与艺术融合。要通过情境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的教学要注入人文教育,需要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拥有审美情趣,让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得到进步,通过设置目标融入人文关怀,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刘曼.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08(04).
[2]杨卓超.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趣味性.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