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本文认为,结合核心素养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阅读方法,并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本文提出了五种实践策略,包括名著导读,主题阅读,阶段阅读,传授方法,以及有效评价,旨在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实现阅读经验的分享,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合理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DOI
作者魏婧姝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出版日期2023-07-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魏婧姝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  200241

摘要: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本文认为,结合核心素养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阅读方法,并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本文提出了五种实践策略,包括名著导读,主题阅读,阶段阅读,传授方法,以及有效评价,旨在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实现阅读经验的分享,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合理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核心素养作为全面人格发展的关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近年来,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然而,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呢?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整本书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帮助他们有效掌握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显著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与传统的片段式阅读相比,它更加注重对作品的全面理解,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立体、完整的认知。首先,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索作品背后的主题,人物、情节、风格等多元素,使他们有机会透过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阅读整本《西游记》或《红楼梦》,学生不仅可以在故事情节中获得阅读的快乐,更可以理解到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人生哲理和历史变迁。

(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阅读方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阅读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完整阅读一本书,从而全面理解书籍的主题,了解书中人物,理解情节发展,体会语言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推理、总结和回顾,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例如,学生在阅读一本长篇小说时,通过预测未来的情节,推理人物的动机,总结每一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回顾整个故事的发展,都可以加深他们对书籍的理解。

(三)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需要在持续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和巩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性。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无论是小说、诗歌集、历史书籍还是科学著作,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阅读、思考和理解,这就使他们有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名著导读,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名著导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首先,名著本身就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还是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其次,名著导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如何理解主题,如何把握人物,如何分析情节,如何鉴赏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名著导读还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从而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以教学《西游记》为例。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名著,《西游记》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会设计导读单,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整本《西游记》,深入理解其主题——"大道无情,唯有情心"。指导他们把握各个主要人物,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分析各个主要情节的发展变化和意义含蕴,鉴赏其语言的艺术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理解到作者吴承恩通过《西游记》表达的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这样的名著导读,不仅丰富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和阅读乐趣的双重收获。

(二)主题阅读,实现整本书阅读经验分享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主题阅读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阅读,有重点和深度地理解文本,有秩序和效率地分享阅读经验。首先,主题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阅读,因为每个主题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内涵,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理解这些内容和内涵。其次,主题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有重点、有深度地理解文本,因为每个主题都有其特定的视角和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视角和方法去理解和解析文本。最后,主题阅读可以促使学生有秩序、有效率地分享阅读经验,因为每个主题都可以提供一个共享的议题和平台,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有秩序地进行,有效地交流。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时,先设置“奇特神话”的阅读主题,让学生知晓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等课文,深入介绍《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的内容,让他们了解和欣赏这些奇特神话。最后,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经验,比如他们对于这些神话故事的理解,他们从这些神话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他们对于阅读这本书的感受等。这样的主题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目标和方向地进行阅读,有重点和深度地理解文本,还可以促使他们有秩序和效率地分享阅读经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三)阶段阅读,完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阶段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充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完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阶段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化、有层次地进行阅读活动,使他们能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深化理解,增强阅读的连贯性和深度。阶段阅读不仅对学生理解文本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阅读过程的管理和指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阶段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分别设定阅读目标,进行有效的阅读预测、理解和反思。其次,通过阶段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阅读策略,包括理解主题、捕捉主要信息、解析文本结构、推理和预测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最后,阶段阅读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以教学《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为例,从题材特点、角色形象、内涵分析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题材特点,包括它们多采自民间口传,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故事性和寓意性等。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的角色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内涵分析,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领悟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引导,学生不仅能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故事的哲理,还能感受中国民间故事中蕴含的优秀文化。这样的阶段阅读,既完善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四)传授方法,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能系统地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习惯化地运用到阅读活动中。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和演示一系列的阅读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预测、问题提出、归纳概括、主旨把握等,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使其转化为他们的阅读习惯。此外,教师还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实践机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错、调整和优化自己的阅读策略,进一步将这些策略内化为习惯。这种策略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读者。

以教学《呼兰河传》为例,首先明确阅读目标,指导学生了解本书是怎样描述作者在故乡呼兰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扫读获取文本的整体信息,进一步通过细读理解作者在呼兰城的公众生活环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授和强调如何有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旨,以及如何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策略进行反思,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不仅能读懂《呼兰河传》这本书,更能掌握并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有效评价,表现性与客观性评价并进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评价是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应该结合表现性和客观性评价,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阅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表现,如思维质量、理解深度、情感投入等;客观性评价则注重学生的阅读成果,如理解准确度、答题正确率、总结概括的能力等。将这两种评价并进,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又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以教学《三毛流浪记》为例,我会结合表现性和客观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我会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思维活动,如他们是否能够主动提问,是否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等。这些都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然后,我会通过课后的问答、思维导图梳理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如他们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文本,是否能够抓住人物特点,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等。这些都是客观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表现性与客观性评价并进的方式,我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时指导他们的学习问题,有效推动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深入推动核心素养的实现。通过名著导读,主题阅读,阶段阅读,传授方法以及有效评价,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效地评估学生的阅读成果。然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丽芝.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22):158-161.

[2] 刘媛媛,易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真情, 2021(8):0134-0134.

[3] 顾雅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22(28):3.

[4] 陈倩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界, 2021(49):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