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活元素——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路径

摘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本文将探讨如何融合生活元素,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OI
作者王华志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18期
出版日期2024-10-1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融合生活元素——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路径

王华志 桐城市范岗教育集团校范岗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本文将探讨如何融合生活元素,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生活元素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体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融合生活元素的教学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首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或场景,如交通规则、购物消费、网络行为等。通过构建逼真的模拟环境,如交通场景模拟、购物场所模拟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与法治规范的实际应用。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设定具体的角色和任务,如让学生扮演行人、司机、消费者等,让他们在模拟情境中自主行动、决策,从而深刻体会到遵守道德与法治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情境中的突发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此外,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还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由于模拟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可能会在参与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这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显得尤为关键。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宝库,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材既丰富又实用。这些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更具生动性、具体性和可感性,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挖掘。首先,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教师在关注学生在校园、家庭以及社会中的行为表现时,可以巧妙地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和法治要求。例如,当讨论到校园欺凌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或经历,进而引导他们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并思考如何预防和应对。同样,在网络诈骗日益猖獗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关注并分析环境保护、公平正义等热点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动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还能促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对法治社会运行机制和公民责任的理解。例如,在探讨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挖掘教学资源已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可以轻松搜索到大量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这些资料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访谈,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首先,社会调查是一种有效的生活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道德与法治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或了解青少年对网络安全的认知与行为等。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力。其次,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校园环保行动、社区敬老服务、法律援助等。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喜悦,还能深刻体会到作为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从而自觉践行道德与法治规范。此外,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模拟实践活动也是极具教育价值的教学方式。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律场景或辩论环境,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庄严与公正,提升法治意识和思辨能力。同时,这类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重活动的安全性、教育性和实效性。活动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案设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活动后要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和提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真正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综上所述,将生活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更富创意的教学方法,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他们成长为有道德、懂法治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范晓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 2023, (18): 58-60.

[2]居布尔汗·阿迪力汗.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 (06): 137-139.

[3]陈小燕.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 2023, (16): 11-1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