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 【摘要】错题资源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本文从错题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课堂教学应用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三个方面,探讨了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在收集错题资源时,教师应全面关注学生的作业、测试和提问,系统整理和分类,记录学生的错误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典型错题、比较分析错误解法、开展探究活动等,发掘错误背后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针对性。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错题资源查缺补漏、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DOI
作者范红先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范红先

                         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

摘要:错题资源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本文从错题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课堂教学应用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三个方面,探讨了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在收集错题资源时,教师应全面关注学生的作业、测试和提问,系统整理和分类,记录学生的错误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典型错题、比较分析错误解法、开展探究活动等,发掘错误背后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针对性。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错题资源查缺补漏、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主动探索中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错题资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一、错题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策略

错题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错误答题的汇总这些错题蕴含着学生思维的盲区和知识的疏漏,是教师了解学情、进行针对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收集错题资源的途径包括:布置作业、组织测试、随堂提问等。在收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总结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析学生的草稿纸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捕捉错题产生的瞬间。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精心设计题目,覆盖重点难点知识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批改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对错,更要分析错因,探寻学生的思路。对于有代表性的错题,教师可以当堂讲评,及时纠正错误认知。组织测试是收集错题资源的另一重要途径。测试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中,题型要多样。测试后,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一道错题,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特点。对于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对于反映学生独特思维的错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启发思考随堂提问环节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反应。教师应营造宽松、互助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容面对错误。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思维方式。在交流中,教师应善于倾听,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梳理错题的来龙去脉。分析学生的草稿纸,也能洞察学生解题的心路历程。草稿纸记录了学生思考的轨迹,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演算、标注、涂改等细节入手,发现错题产生的根源,了解学生的思维盲区收集到的错题资源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可以按照知识点、题型、错因等进行归类。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可以将学生错题分为:三角形全等条件辨析不清、全等三角形判定、角平分线定理理解不透彻等。分类整理使错题资源条理清晰、易于检索和利用。教师还可以将错题录入电子档案,建立错题数据库,方便随时调用。

 

二、错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呈现几道学生普遍容易犯错的题目,请学生分析错因。比如:给出两个三角形,它们有一个对应角相等,两边对应相等,但两边夹角不等,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许多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全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澄清误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巩固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也提高了读题和审题的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展示学生的几种错误解法,引发思考和讨论。对于这样一道题:已知△ABC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BE是角ABC的平分线,AD=BE,问△BAD和△ABE是否全等?有学生可能会想利用AAS认为它们全等,殊不知这里AD和BE没有公共端点,不能构成一个角。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辨,理清思路,从而加深对AAS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针对学生普遍的错题,教师还可以展开探究活动比如对于经常把SSS和SAS搞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构造两个三角形:一个满足SSS,一个满足SAS,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它们的异同,加深记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知识的建构,印象更加深刻。探究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环节,错题资源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活水',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发掘错误背后的认知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错'中'悟',在'疑'中'通',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而教师也在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专业成长。

 

三、错题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以《分式的运算》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错题中,发现他们对分式运算的一些典型错误:通分时分母分子同时约分、约分时把分母当分子处理、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等。这些错题启示教师,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概念还不够清晰,对运算法则把握不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加强分式概念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分式的意义;在训练分式计算时,要讲解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简单地模式化操作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典型错题编成题集,让学生自己先完成。自学过程中,学生查漏补缺,不断修正错误认知。遇到疑惑时,学生可以主动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在交流中获得启发。学生还可以反复做题,巩固掌握运算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围绕一类错题,自主编制题目、制作错题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梳理错题的特点和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生不仅夯实了基础,也形成了广度和深度兼备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错题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比如对于分母为0的错误,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自己动手验证分母不可为0的道理。对于通分和约分的问题,学生可以归纳总结一些简便计算的技巧。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增强。学生还可以自主设计错题,和同学互相出题、解题,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能力,教师巧妙利用错题资源,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主动认知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拓展思维,做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这种基于错题资源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错题资源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独特而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错题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错题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深入分析错题反映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错题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化"错"为"机",提高教学实效性。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作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利用错题资源优化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包卫兵.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2):37-38.

[2]马淑华.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学周刊2021(17):95-9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