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 【摘要】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家庭往往都有一个孩子,属于娇生惯养的他们可能仍然有一部分幼儿缺乏基础的拿筷子吃饭能力、自己系鞋带能力、穿衣服能力、叠东西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幼儿园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以此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为幼儿接下来步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作出良好的铺垫作用。
DOI
作者王阳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小衔接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王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城南中心学校  161300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大部分的家庭往往都有一个孩子,属于娇生惯养的他们可能仍然有一部分幼儿缺乏基础的拿筷子吃饭能力、自己系鞋带能力、穿衣服能力、叠东西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幼儿园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以此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为幼儿接下来步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作出良好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的时光是欢乐的,也是短暂的,伴随着每位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许多幼儿必须要,步入接下来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当中,那么该如何让幼儿更加轻松的步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加独立的面对小学的生活是教师目前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针对当前的情况,教师必须注重幼小衔接,并带领幼儿参与各种各样的自理活动,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为幼儿步入小学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做出良好的铺垫作用,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组织餐前活动

餐前活动是每位幼儿都必须参与的活动之一,无论是进餐前还是用餐时,需要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根据研究,发现许多幼儿,在用餐时会表现出各种不积极的状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幼儿进行参见活动,即让幼儿参与到食材的准备当中,比如进行剥虾活动,教师要善于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餐前活动。教师所组织的餐前活动不能过于复杂,如不能组织幼儿进行自己倒粥、倒牛奶的活动,这些过烫的液体,如果一不小心会弄伤幼儿。此外教师也也要积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用餐的欲望,并帮助幼儿掌握熟练利用餐具的能力。
    例如,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用餐之前组织幼儿进行剥虾活动,即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些虾,教师需要帮助幼儿熟悉整个剥虾的过程,接着再告诉幼儿将虾皮和虾肉统一放在什么样的地方,在向幼儿传授了剥虾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包下活动,看看哪个幼儿包下的数量最多参与活动,最为积极,教师可以为其准备小红花。让幼儿参与到食材的准备环节当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食材准备的来之不易,帮助幼儿在进餐时更加珍惜食材。此外对于一些餐具使用不够熟练的幼儿,教师,必须要针对这些幼儿进行耐心的指导,并鼓励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二、鼓励幼儿自主午睡。
    午睡活动也是幼儿一天在幼儿园活动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许多幼儿在此之前并没有掌握午睡的习惯,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没有养成较好的作息,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午睡活动帮助幼儿形成较为正确和健康的作息。同时幼儿所参与的午睡活动,也设计了一些穿脱衣服、叠被子的环节,教师除了可以借助这一阶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培养幼儿掌握穿脱衣服和整理衣服的好方法,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睡醒之后,教师需要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完成穿衣服、叠被子等一系列锻炼自理能力的事情,面对在穿衣服和叠被子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需要每天定时定点合理安排幼儿的自主午睡时间,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午睡生物钟。这主要是因为在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之前,由于不同的幼儿,来自的家庭环境各有不同,有些家庭环境并没有午睡的习惯,而有些幼儿,入睡的时间较为缓慢,有些幼儿又需要在入睡时需要成人的陪伴,这种不同的入睡习惯,都是影响着幼儿在午睡阶段无法积极入睡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需要在幼儿午睡时间为幼儿营造温馨和安静的午睡氛围。除此之外,在幼儿午睡之前教师需要让幼儿自主脱下自己的衣服,并将衣服经过整理,放在固定的位置,同时将自己的鞋子摆放整齐。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午睡之后,教师也需要让幼儿进行自己穿衣服、系扣子、叠被子、穿鞋子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以此让幼儿学会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够照顾好自己。
    三、合理安排幼儿进行劳动
    劳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鼓励幼儿在家在幼儿园环境当中学会自主劳动。当前根据研究发现许多幼儿所属的家庭环境较好又是独生子女,通常会受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过分溺爱,缺乏劳动意识和基本的劳动能力,这会对幼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让幼儿自己擦拭桌子、扫地甚至拖地等活动。在幼儿积极参与各种劳动活动之后,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表扬,以此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幼儿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一天的值日生,负责这一整天的扫地和拖地任务。其次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幼儿准备一块属于自己的抹布,让每位幼儿入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拭自己的桌椅板凳。为了培养幼儿长此以往的劳动习惯,教师必须每天定时定点提醒幼儿。最后教师可以不定时带领幼儿进行班级大扫除活动,即鼓励幼儿参与到班级的玩具清洗,材料清洗等劳动活动。通过教师的观察可以对一些参与劳动活动,积极的幼儿给予表扬并送出小礼物。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也能够鼓励幼儿学会自主承担班级的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琳.幼小衔接从生活准备和自主管理入手[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66-67.

[2]史晓燕.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23):97-9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