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
张建琼
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小学校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通过不断地教育,逐步形成遵纪守法、遵守规范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自强自律、自重自爱,养成向上,追求美好、正义的优良品格。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加强法治建设的主要阵地。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根本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法治教育。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进行法治教育是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书本知识进行贯穿。教师创设情境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3.创设情境的重要来源应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运用。
掌握以上基本内桶以后,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在课上与一些探究性问题相结合,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错相呼应的情境教学方式。
例如,学习《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本节的重要内容是首个将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综合呈现的知识板块。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以及对知识的储备情况和理解程度,联系生活实际,设立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将古代久远的人类文明生活呈现出来。教师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本文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总结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不同,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找到真实成因。
二、强化教学互动,促进深度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要想发展核心素养,合作探究的教育方式必不可少,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具有的教育功能。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尽量将一些概念知识用一些灵活的方式讲解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进而减少讲解的时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改变学生作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状态,多运用合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知识,进而找到分析历史知识的目的,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布置提出一些历史人物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们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先驱,谁能说一说孙中山作出了哪些贡献?”或者“大家知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发言,以此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历史片段。当学生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内容后,教师提出互动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深度,如:“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孙中山身上蕴含了哪些精神”?通过不断地问题引导与学生小组互动,促进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在互动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宽广,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最终利用探究活动的方式实现教学的进一步延伸,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互动与合作将成为下一个阶段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对此有明确的认知,对相关教育活动的构建,以及教育创新的开展也要围绕互动课堂的基础进行,抓住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实现教学模式与课堂效率的优化。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过程中,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美德,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持之以恒才有收获。
四、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育水平
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法治教育能力和水平。
例如,学习《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时,该课文通过介绍老师的职责、角色、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是遵守法律、尊重规则、奉献社会的典范。该课文还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到老师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此外,该课文还邀请了一位实际的小学老师作为访谈对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实现情况,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让他们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在实际中教师要加强对这一课程进行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