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于飞飞
穆棱市实验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概念,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人发展与未来生活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关乎他们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鼓励亲身体验,塑造数学抽象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取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操作,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物品或道具,如铅笔、橡皮等,并标明价格。然后,让学生模拟购物情境,通过实际支付和找零的过程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抽象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其面积公式。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数学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学生的空间理解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开始接触更复杂的几何知识,如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此时,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3D动画软件制作一个动态的圆柱体模型。通过旋转模型,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圆柱体的结构,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圆柱体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动态变化过程。例如,当圆柱体的高发生变化时,它的体积会如何变化?通过3D模型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圆柱体高度的变化对其体积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圆柱与圆锥知识的理解。
三、强化运算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无疑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尤其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加强运算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很多学生可能觉得运算单调乏味,缺乏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某个班级准备组织一次户外活动,预算为每人10元,但是班级总人数是50人,预算不够,那么每人实际能分到的预算是多少?”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竞赛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算中来。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来加强学生的运算训练。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挑战:“将一个小数不断除以2,看看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这样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精神,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数学模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认识时钟”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时钟模型,通过模拟时钟的运转,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时钟上的数字关系、时间的计算等知识点。通过这种直观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钟的工作原理,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精细化作业设计,着重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为了有效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精细化作业设计来实现。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如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和概率初步认识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的作业,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调查学生上学方式”的作业。学生需要收集全班同学的上学方式数据,包括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然后利用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个作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统计图表表达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合理的上学方式建议。
通过精细化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切实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数据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作业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空间理解、运算能力、数学模型认知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亲身体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精细化作业设计等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解析[J].华人时刊(校长),2023,(12):152-154.
[2]史恩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