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的差异研究

摘要 【摘要】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来源不同层面来讲,学习被分成两个方面,即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习者本身自主开展的学习过程叫做自主学习,由其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学习过程就叫做被动式学习。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更加倾向于自主学习的开展。但是,在实际教育的途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影响下才得以开展的,因而教育学习从体制上就导致了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开展。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必然是优于被动式学习的,在未来,自主学习方式最终会取代被动式学习
DOI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的差异研究

施秋兰,吴国富,李泽荣,赵新新

深圳市奋达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2

摘要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来源不同层面来讲,学习被分成两个方面,即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习者本身自主开展的学习过程叫做自主学习,由其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学习过程就叫做被动式学习。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更加倾向于自主学习的开展。但是,在实际教育的途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影响下才得以开展的,因而教育学习从体制上就导致了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开展。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必然是优于被动式学习的,在未来,自主学习方式最终会取代被动式学习。本文就基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的差异研究这一论述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被动式学习;差异研究

【正文】在教育领域中,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存在,其主要表现在动机与参与度、理解与记忆、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更加青睐于自主学习方式,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新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思维与智力的良好开发。而被动式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不友好的。由此,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减少被动式学习行为的出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向知识的探究者,而教师也从主动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引领者。

一、动机与参与度方面的差异

对于自主学习方式来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自身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做的学习行为负责任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会更容易产生对学习结果的自豪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努力结果,也会更加快速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当中。然而,长期借助被动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会出现一个现象,也就是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保持一种消极的对待状态,甚至会出现厌烦学习的心理。相对来看,自主学习方式要比被动式学习方式,最终呈现的结果要好。

举例来说,在动机方面,就拿学习某一知识点来讲,自主学习型学生更加偏向于对这一知识点的自主探索与学习,学习动机性会更强,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愿意主动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攻克知识点后也会获得更强的愉悦感。而被动学习型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不强烈,对于学习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课堂参与度方面,自主学习型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很高,从而对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也更好,而被动学习型学生则相反。通过比较,自主学习型学生要比被动学习型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要高。

二、理解与记忆方面的差异

在自主学习下,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并且能够有效消化学习的所有知识与内容。如此一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会更深刻。相比之下,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对知识与内容进行机械性、单一的学习,不喜欢对自己提出“为什么”,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只是浅层面的,往往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与研究。由此,他们所表现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较差。

举例来说,在学生学习某一知识内容的时候,在自主学习下的学生,他们往往能够做到不仅仅学习与理解了书本所呈现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对知识的其他方面也进行探索与学习,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深度与广度都要深。对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对自我提出疑问,自主要求自己去了解与学习知识的深层次领域。如此,自主学习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与记忆力往往较强。而被动学习的学生,他们仅仅做的是理解知识的表层含义,不喜欢对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究,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具有机械性、不自主性。如此,被动学习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不高。

三、创新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差异

借助自主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学生,往往能够做到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上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当这部分学生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活跃性、灵活性。相反,借助被动式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学生,反而他们的创造能力相对来讲比较薄弱,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还有,他们也有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刻板性。

举例来说,当自主学习的学生与被动学习的学生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自主学习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并能够做到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以此来解决问题。此等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的进一步提升,也能让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培养。而被动学习的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常常表现为:如果所问问题能够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他们便能很快地得到答案结果;如果所问问题需要结合其他知识一同进行解答,那么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有些许的困难,不能很快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优于被动学习的学生。

    四、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

从学习效果层面来看,自主学习所呈现的学习效果要强。对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他们能够对知识、技能有更为深度的掌握,各方面知识的吸收效果显著。同时,他们在自主学习的途中,其更多表现的是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越来越出色。然而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他们在学业上的成绩与表现都不太理想,因为他们的学习过程一直停留在浅层次方面,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以致于被动学习的学生的发展过于缓慢与局限。

【结束语】总而言之,自主学习与被动式学习在多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自主学习能够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有效地激发出来,让他们的课堂注意力、理解力以及记忆力均有所提高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而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与被动学习相比,自主学习在各方面都取得优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可能适应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呈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董清.自主学习——引领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5):19.

[2]张天舒,刘亚萍.促进大学生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化的路径分析与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06):22-2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