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然而,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以及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有效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对策,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DOI
作者孟睿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孟睿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校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然而,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以及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有效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对策,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1.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仍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这导致教学实验设计缺乏有效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缺乏实验操作机会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许多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操作机会。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仍坚持采用先讲解原理后进行实验的方式,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此外,由于学校资源短缺等问题,课堂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3.缺乏探索性、创新性实验

目前,许多化学实验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开展的,多为证实性的实验。这种一成不变的实验形式缺乏探索和创新性,教师通常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和提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自身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实验探索欲和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对策

1.将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深度学习。教师还应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动手能力,加强创造性思维。同时,加深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化学现象,运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实现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的结合。

例如,在讲解“氯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洁厕灵和“84”消毒水不能同时使用的原因。这是因为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l),而“84”消毒水中含有次氯酸钠(NaClO),二者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Cl2),其反应方程是NaClO+2 HCl=NaCl+Cl2↑+H2O。氯气对人体有害,因此不能同时使用这两种清洁剂。

另外,当讲解“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蒸包子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纯碱的作用和添加量。教师在一旁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2.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设计实验,可以培养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例如,以“金属化学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金属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铁与水蒸气是否会发生反应”,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猜想,并结合猜想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中,学生们可以使用细的铁丝代替铁粉,设计水蒸气装置、检验气体装置以及水蒸气与铁粉反应装置,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可行性。在实验阶段,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和收获,写成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通过该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能力。

3. 采用逆向思维与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与探究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为例,教师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然后让学生猜测氧化铝不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认为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上台进行示范实验,将氧化铝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并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结果发现两个试管都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期不符,会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本,了解氧化铝的特定化学性质。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氧化铝的两性性质,掌握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规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参与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组织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组织科技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践行意识和化学科学素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我曾安排学生在课外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现象的异同点。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自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最终总结出实验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他们搜集了一些金属物质,并在生活中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有学生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同时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学生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兴趣,开始分析和总结原因。他们认为这是因为铁比铜活泼,更容易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这样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力,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丰富了自然科学知识。这种课外学习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霜,惠军荣,杨珊.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化工,2021,50(09):186-187.

[2]孙彪.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 (8):54-56.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