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应对措施探讨
和秀华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巨甸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因为地域发展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存在的不足都阻碍了幼儿教育;此外,学前教育阶段还需要面临幼小衔接教育问题,部分农村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因为幼小衔接工作不紧密、不顺畅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学习无兴趣等各种不适症状。这样的状况就会让本身教育资源优势不足的情况下,严重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实现幼小衔接工作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一)农村幼儿园忽略了幼小衔接工作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可以收获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并没有太过于严苛的要求,幼儿处于相对放松的氛围之中。幼儿教师为了为幼儿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幼儿的心理起源方面。因此,幼儿教师很少从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并未发觉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师没有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也没有重视幼儿的纪律意识,忽略了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另外,西部地区还有一个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就是语言,一些西部的地区,尤其是山区,很多幼儿的通用语言水平比较低,一些幼儿甚至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在入学之后可能会因为语言问题,导致适应坡度明显增大。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师缺乏合理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向高级化、精细化转变,当前幼儿园拥有独立的教育区域和自己的教学场所。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因教学时常和先进教育设备,获得了家长的一致认可,但许多时候幼儿园教育并没有与小学教育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西部一些山区的位置,因为经济原因,很多的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隔代亲人带,导致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起来比较的麻烦。另外一些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只是满足现阶段幼儿的教育需求,并没有了解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的学习状况和适应能力培养,导致幼儿的衔接教育出现问题[2]。
(三)家长教育理念未能及时转变
家长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非常关键,但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影响下,农村许多学生家长不得不为了物质生活而奔波,很少会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许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将所有的教育职责抛给幼儿园。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工作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努力和配合,这样才能够让幼小衔接工作有序进行。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归咎于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举步维艰。
二、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早期教育有效应对措施
(一)教师需树立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
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与小学有很大的区别,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全面的照顾,但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加,幼儿教师需要更重视孩子自主能力培养。其次,幼儿教育中学习和日常活动都比较轻松自由,而进入小学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正式的教育,遵守小学的作息时间,在课堂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应及时与教师互动。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当幼儿进入大班之后,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幼儿的时间观念,并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同时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再者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活动组织过程中,适当地给幼儿设置一些难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意识。最后,幼儿教师需要适当的了解小学教育状况,组织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增加幼儿的适应能力。
(二)幼儿园方面需要明确教育宗旨
幼儿园需要重视教育的发展性和启蒙性,幼儿园教育有着独特的规律与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教育相对独立,但也具有连续性,是幼儿童年时期的重要部分,其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有着直接性或间接性的作用。幼儿园教育不能因之后是小学教育,就忽略了幼儿园教育的作用。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征,因此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地引导幼儿结合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合理,利用集体环境和地域特征,为幼儿活动创造更多机会。幼儿园需要明确自己的教育作用,并且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的构建教育常规坚持教育的惯性和一致性以及灵活性,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三)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使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国家方面应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对幼儿教师定期的教育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实现教学互听互评,从实践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以及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便于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过程中能够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3]。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衔接管理体系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为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做好准备。进入小学之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周围的同学都会有所变化,学生会产生许多不适应。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状况,培养幼儿良好交际能力。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次,培养幼儿学习热情。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模仿小学教学,通过一些班集体活动,让幼儿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学习自主性,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4]。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幼小衔接是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重头戏。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农村教师更加要注重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如此一来,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就能够在习惯、思维以及阅读方面,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与此同时,农村学前教育与农村小学教育也就实现了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刘哲.农村地区幼儿早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评《农村幼儿教育多元供给职能与绩效》[J].中国农业气象,2022,43(02):161.
[2]罗一华.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