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冯海英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三幼儿园
摘要:幼儿期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养成教育旨在通过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措施,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主性,学会独立完成日常任务,无需过多依赖成年人。这将为他们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更有信心和自由去探索和成长。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从而培养出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伴随他们成长,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和社会,还可以塑造他们的个性品质。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养成了分享的习惯,他可能会变得更加慷慨大方,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这种积极的个性品质将对他的人际交往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示范行为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的示范行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常常通过模仿教师来学习行为和习惯,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教师应该用友善、耐心的态度与幼儿互动,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感受。当教师与幼儿建立起积极、互信的关系时,幼儿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用耐心和细心与幼儿进行沟通。在面对幼儿的问题或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耐心倾听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带头遵守规则,例如排队等待、保持环境整洁等。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教师可以让幼儿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幼儿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并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了各种可以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机会。我们应当将礼貌用语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如故事讲述、谈话和情境表演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或情景表演,向幼儿传授擤鼻涕、咳嗽和打喷嚏的正确方式,以及如何在这些情况下照顾他人的感受,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这些故事和情境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明白,在感冒时使用手绢或纸巾擦鼻涕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行为,而在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捂住嘴巴则是避免打扰他人的礼貌之举。
此外,我们也可以在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中,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当幼儿在活动中奔跑或跳跃时,不小心撞到他人,这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使用礼貌用语来道歉,并请求他人的谅解,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一声“对不起”来应付。在道歉时,我们要让幼儿明白,恰当的词语和语气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样,我们就能在语言教学中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日常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积极激励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积极激励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表扬和奖励,教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和展示良好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对积极激励的详细阐述:
首先,教师需要及时表扬幼儿展现的良好行为。当幼儿能够友好地与同伴分享玩具、主动帮助他人、礼貌待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意愿。例如,当一个幼儿主动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时,教师可以表扬他:“你做得很好,分享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给予小奖励来激励幼儿。对于表现出色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奖励,如贴纸、小玩具、图书等,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小奖励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和动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对于一个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整洁的幼儿,教师可以奖励他一个小贴纸,并告诉他:“你做得很好,保持整洁是一个好习惯,继续保持!”
综上所述,积极激励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及时表扬和适当奖励,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家园合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园合作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商定教育措施和方法,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在幼儿园中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行为表现,同时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全面情况,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其次,教师需要与家长共同商定教育措施和方法。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如家长助教、亲子运动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如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最后,家长需要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激励。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时间,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如饭前洗手、节约用水等。同时,家长还可以给予幼儿及时的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