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摘要】【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也需要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将学案导学作为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这一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固有认知,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DOI
作者彭彩林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 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彭彩林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也需要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将学案导学作为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这一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固有认知,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案导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即教师引导作为辅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案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以导学作为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合适的环节加入这一模式,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使学生成为自主探索过程中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因此,本文将浅要研究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建议。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实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出现,通过设计丰富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学生能够主动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案导学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问题解决途径多元化,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并通过实际计算来验证、应用所学知识。这种培养方式更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三)促进学习内容的整合

这一模式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知识点的割裂性,学生难以意识到知识内存在有机联系。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素养。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预习,明确学习重点

预习作为一节课的开端,预习的质量高低关系着后续学习效果能否达到教师的理想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导学模式展开课堂预习,将预习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过渡,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1]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吻合的预习导学案。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教师可以将其设置成电子文档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自由学习时间。 同时,学生在通过教材掌握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完成相关例题后,就可以完成导学案所设置的练习任务。在课前自主预习阶段,学生将导学案作为自身预习的载体,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还能明确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将知识点与练习题目有机结合在一起。当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题目时,再次研究基本例题和概念,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课堂互动,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优化教学氛围,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2]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摇骰子的视频,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出现变数的可能性有几种?”教师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知识点带有强烈的抽象性,教师的提问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同时也能扩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答案。

再如,以“中心对称”的教学为例: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在导学案中加入不同的图形,图形中需要涉及到平移、 对称等相关的知识点,为了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随机出现的图形进行判断采取竞赛的方式,并对图形的判断说明自己的理由。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能够将充分内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导学案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

  (三)小组合作,营造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也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3]

“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

“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方程的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连贯性,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导学案,引导学生深度掌握教材内容,并归纳与“消元法”有关的知识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以例题的形式,带入“消元法”、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成功解答二元一次方程。在学案导学的助力下,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开展小组合作,并完成对知识点的消化。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明确导学任务,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鼓励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的基本流程,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教师需要明确: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小组成员学习能力相差不能过于悬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教学价值。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关注目前关于学案导学的教育热点,及时丰富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明确学习重点、课堂互动,提升学习效率、小组合作,营造学习氛围”等有效途径来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发动力,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立辉.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法初探[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年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 2023: 3. DOI:10.26914/c.cnkihy.2023.035660

[2]马骁.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08): 90-92.

[3]陈占美.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 (05): 75-7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