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摘要】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因此亟待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为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基于实际经验,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DOI
作者叶君源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叶君源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因此亟待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为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基于实际经验,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教学内容陈旧且缺乏多样性。一些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例如,一些学校的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没有及时更新,无法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一些教师缺乏对新兴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无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引入到教学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和单调也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模糊性。尽管新课程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认识并不明确。很多教师不重视过程性评价,过分关注总结性评价方案,这导致评价更倾向于功利性,而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技能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将当前最新的科技进展和热门话题融入教学中,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通过引入这些热门话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大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例如,可以介绍大数据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在线购物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据对生活的改变。同时,可以探讨大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大数据安全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大数据的应用和影响,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大数据等相关话题。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该注重互动和实践,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在讲解“组建小型无线网络”这一内容时,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以下任务:设计和组建一个实际的无线网络,包括选购设备、连接设备、设置网络参数、安装软件、防范安全风险等。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无线网络设备、软件、安全防范工具等资源,并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同时,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提交最终的报告和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比如,在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视频、PPT等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探究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原理;在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实践应用,并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机会;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和拓展任务,让学生自主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筛选、整理等方式,将这些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课程、MOOCs等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同时,教师也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或博客,发布教学视频、教学素材、学习任务等内容,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

1.利用在线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和筛选网络上的在线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可以引入一些优质的在线课程平台上的相关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课程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设教师个人网站或博客

教师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或博客,发布教学视频、教学素材、学习任务等内容。例如,在讲解“网络技术与应用”这一章时,可以在自己的网站或博客上发布一些与网络技术应用相关的视频和素材,让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主观因素干扰、评价不全面以及评价方法落后等,这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课堂中引入了多种信息化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我们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例如,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实施平时表现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模式,运用技术工具对学生的排名和升迁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绘制学生的表现曲线,通过技术绘制学生的成绩、能力曲线,既肯定学生的表现,又鞭策学生继续努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电子评价表、在线测试等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高效地进行评价。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效果和质量。例如,《学习反馈评价表》的诊断分析,教师可重点关注学生在第一时间反馈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迈进,高中教育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纵观该门课程,却依然发现诸多问题,它已影响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整体实效性。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基于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改良与优化,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改良和优化,为广大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期望能够切实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敖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宽带, 2021.

[2]马海龙.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研究[J].数据, 2023(1):79-8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