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当今时代,由于教育体系日渐成熟,对于学生能力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此前提下,无数教育工作者也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希望以此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能力上的提高。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更加注重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拥有正确看待历史的能力,而非大量历史知识的“人型”储备机器。
DOI
作者于友华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于友华

重庆市丰都县融智学校

摘要:在当今时代,由于教育体系日渐成熟,对于学生能力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此前提下,无数教育工作者也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希望以此为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能力上的提高。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更加注重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拥有正确看待历史的能力,而非大量历史知识的“人型”储备机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转变了原有的教育理念,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强调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指导学习和生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其注入趣味因素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分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程度和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历史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虽多,都没有经过系统性思考,是教师直接灌输到脑海中去的,固然能够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但却严重透支了学生未来的历史学习潜力,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拨乱反正”,将教学模式重新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让学生的历史能力获得本质上的跃升。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绝的“文明古国”,五千年之久的文明历程,在为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为历史教学工作创造了不小的难题。初中学生面临中考这一人生关卡,日常学习活动中又需要兼顾各个学科,这就导致历史教学时间极为有限,要想将如此庞大的历史体系塞入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内容呈现粗略和简洁特性,小的历史事件毫无踪迹,大的历史事件一笔带过,只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大体的历史框架,无法让学生触摸到最真实的“历史”,更无法让学生品味到历史的趣味所在。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来说,应当做好知识扩展和知识延伸工作,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见闻,加深学生文化积累,并且,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还应当在教学内容中适当添加趣味性因素。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实质性,又要兼顾趣味性,就必须要借助于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从中汲取营养,从中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并将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

、巧妙地运用历史地图

历史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重视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指导日后的生活与工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正确的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合理的利用历史地图辅助教学,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的正确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明确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历史任务,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历史地图作为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时代背景、空间位置等多项内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的作用,在领学生掌握历史地图的读图方法,把握历史地图的使用价值。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同一片地区在不同历史朝代背景下的地图,让学生对地图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一些主题地图的绘制,从而带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历史事件与地理位置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中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演变规律,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更加深入地理解各个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向选择,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对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历史地图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拓展训练内容,例如让学生进行填图练习或者识图锻炼。在帮助学生梳理春秋战国时期或者三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的作用,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国家之间的博弈情况,了解不同国家采取的外交策略的优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积极应对历史事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应该针对历史事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历史由于涉及的历史事件较为广泛,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历史事件脉络,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勇敢的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从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中获得感悟,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做出的决策,然后带领学生了解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类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如何酝酿和推动各国列强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大战,让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工具,调查历史事件中的各类地图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原则,通过史实调查读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形成科学严谨的历史观,根据史实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正确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因果分析,让学生的爱心认知逐渐上升到理性认知,引导学生正确的判断是非功过,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知识的传递,更是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将历史知识比作“鱼”,历史能力就是“渔”,如果教师只注重历史知识灌输,而不注重历史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无法自主挖掘历史知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故而,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导学生掌握“渔”,然后依靠自身能力去获得更多的“鱼”。

参考文献:

[1]史进. 初中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N]. 科学导报,2022-10-25(B03).

[2]姚金玉.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初探[J]. 中学课程资源,2022,18(10):58-59+62.

[3]王彦霞.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研究[J]. 教书育人,2022,(29):75-7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