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三部曲,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游戏后的分享交流越来越被重视。有效的游戏分享环节,可以让幼儿的游戏经验得以梳理总结,从而让幼儿的游戏情绪体验得以抒发,最终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浙光幼儿园在清润文化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身心美、行为美、语言美、智慧美、艺术美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为育人目标,其中有效的游戏活动能推动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活动成了他们深度学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笔者在观摩本园自主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中发现教师的理念不断在上升,已摒弃了之前的零分享和一言堂的灌输式分享,但在观念和实践之间还
DOI
作者李素芳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11月第21期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三部曲,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李素芳

浙光幼儿园   312025

【摘要】随着幼儿游戏的发展,游戏后的分享交流越来越被重视。有效的游戏分享环节,可以让幼儿的游戏经验得以梳理总结,从而让幼儿的游戏情绪体验得以抒发,最终助推幼儿深度学习。浙光幼儿园在清润文化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身心美、行为美、语言美、智慧美、艺术美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为育人目标,其中有效的游戏活动能推动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活动成了他们深度学习的重要一个环节。笔者在观摩本园自主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中发现教师的理念不断在上升,已摒弃了之前的零分享和一言堂的灌输式分享,但在观念和实践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游戏分享前、分享中、分享后三部曲的有效策略,为一线教师组织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游戏  分享交流  深度学习

   一、聚焦现状,思游戏后分享交流的缺失

1.注重结果,忽视观察

注重结果的分享是指教师关注游戏结果,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经历和经验,因缺乏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故用比较表浅的提问方式进行简单互动。

2.关注个体,忽视集体

关注个体式分享主要指教师在分享交流中比较关注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忽视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和想法。

          3.泛泛而谈,忽视核心经验

泛泛而谈式分享是指教师在观察游戏过程中识别解读能力不够,以至在分享环节中不能做出价值判断,对孩子们抛出来的分享一一接受,并做出一一回应。

          二、三部曲措施

有效的游戏分享应该是有趣的、互动的,为了让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更好地让幼儿深度学习,笔者实施分享三部曲的措施:

  • (一)游戏交流分享前

1.做有计划的幼儿,减少游戏的盲目性

中班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游戏能力和经验,他们也有了尝试自己制订游戏计划的愿望。他们可通过语言表达和表征等形式将自己和小组的想法表现出来。右图就是我园某个中班在小山坡游戏中制作的游戏计划,他们想要搭建一个滑梯乐园,从计划图可以看出,他们有预设的游戏材料,有成员的自主选择,有作品的初步设计。在有计划的游戏中,让幼儿的学习更加看得见。

需要注意的是,制订游戏计划对于低年龄的幼儿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要合理期待,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去计划。

2.做有准备的教师,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指南》指出: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开放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开展幼儿的分享,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可见观察在分享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确立好角色定位,能站稳十分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耐心倾听幼儿的语言、行为、情绪、交往等等。为了有目的地观察,可以提前设计观察表,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记录,一方面提升了教师识别和解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分享环节更聚焦核心经验,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效。

   (二)游戏交流分享中

1.方法要多元,分享才有趣

1)三分钟分享

三分钟分享是指游戏结束,给孩子们3分钟互相交流游戏故事的时间。

2)再现分享

再现分享是指教师利用现场拍照、录屏、录音等形式来还原幼儿的游戏现场,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交流和互动。

3)哇时刻分享

哇时刻分享主要是指教师或幼儿针对游戏中的闪光点和独特之处进行阐述,从而得到同伴的共鸣。

4)对比式分享

对比式分享是指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两个行为,做出自我判断能力,从而在比较中获得新经验。

5)抛接球问题分享

抛接球问题评价法主要聚焦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或幼儿抛球幼儿接,或教师抛球幼儿接,从而共同思考讨论,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6)呼应式分享

呼应式分享可视为一种回顾性评价,它是指幼儿对游戏已有一定计划和预设的基础上,遵循计划的一种分享方式。

  1. 留疑分享

留疑分享是指分享结束前留下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究,为下一次游戏活动做好铺垫和链接。

  1. 提问有技巧,分享有价值

分享交流最关键的要数提问,提问有技巧,孩子的学习互动才会发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很强的机智和调控能力,所以教师日常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拔高。

(三)游戏交流分享后

1.家长齐互动,分享更完整

为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满足孩子们表达的愿望,在每天的游戏结束,教师会在家长群内上传一些游戏的精彩瞬间,请家长跟孩子进行游戏回顾,让家长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

2.幼儿用画语,分享更精彩

画语指孩子在游戏结束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在游戏中最想和大家分享交流的内容,教师对孩子的绘画用文字进行记录。因分享交流时间有限,很多孩子没有表达的机会,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个遗憾,我们尝试用“画语”的方式进行补充。通过画语可以帮助教师梳理出许多宝贵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解读,进而读懂幼儿,进一步深化幼儿的游戏。

以上的方法都是相辅相成,需要教师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当然,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策略还有很多,如何更好地开展引导支持,还需要继续摸索。总之,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作为游戏的灵魂,我们期待它能为幼儿的游戏带来更多的可能,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共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延续游戏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邱若.幼儿在游戏回想中叙事性讲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j].幼教金刊 2021.01总第656期

[2]做好游戏评价,为幼儿描绘独一无二的成长画像[j].亿童学前教育2021.11

[3]交流与分享的新尝试--话语解读[j].上海幼托201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