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过游戏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幼儿游戏行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游戏本身对幼儿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被调动起来,使其不断地释放天性,并运用游戏规则规范自我行为。有趣的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还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童年回忆。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出发,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将游戏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同时培养幼儿综合学习素养。
DOI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9月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析通过游戏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

阿里阿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幼儿园 四川省凉山 615000

 

摘要:幼儿游戏行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游戏本身对幼儿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被调动起来,使其不断地释放天性,并运用游戏规则规范自我行为。有趣的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还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童年回忆。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出发,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将游戏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同时培养幼儿综合学习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儿童因为游戏而精彩,幼儿可以借助游戏而更加轻松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游戏也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游戏,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的目的,且教学效率也会提高[1]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际教育意义

(一)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合理科学的认知体系

幼儿的好奇心是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他们对身边的世界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且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和人所吸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积极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根据这些事物为幼儿设计出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建立起合理科学的认知体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如此,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点,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和探索钻研能力,让游戏活动真正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认知体系[2]

(二)让课堂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因此我们也常说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幼儿在园内的活动空间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将活动空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增加了实际的体验活动感,还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将幼儿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合作完成每一个游戏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通过游戏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游戏内容,增强游戏趣味性

在幼儿教育中,要求幼儿能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各类事物,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为幼儿讲授知识点,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创新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将教学知识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同时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转变幼儿对于幼儿教学的态度,使得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活动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据此创新游戏活动形式,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导幼儿参与多样化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中。另外,教师不仅需为幼儿介绍游戏场地以及游戏规则,同时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还应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想法,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并且通过游戏活动,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3]

(二)优化游戏材料投放,合理规划游戏区域

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区是开展教学游戏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对游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幼儿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避免幼儿对幼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在游戏区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游戏区的趣味性以及探索性,合理选择多样化玩具,增添趣味性。教师在选择游戏区时,首先必须保证区域的安全性,判断游戏区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是否能够保障幼儿安全性。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选择多样化、实用性比较强的材料,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使用效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所有幼儿均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幼儿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异化特征,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游戏学习实际需要,使得所有幼儿都能够参与游戏活动中。

(三)创造适合儿童玩耍的环境

幼儿园的老师需要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戏环境,并选择能够激发孩子与环境互动以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方法。首先是要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减少儿童玩耍的等待时间。传统的儿童游戏是集体组织的,没有关注不同儿童的个人需求。由于游戏材料的限制,孩子们经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为了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活动,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免费开放的游戏活动区,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中发现新知识。其次,给孩子们玩耍的空间。儿童游戏活动区应设立创意活动区,突出艺术性和科学性。教师主要以玩伴的形式参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侧重于儿童的创造力。关于儿童活动,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孩子在不同的班级,他们的玩耍时间是不同的。应该注意的是,室内游戏不能代替室外游戏。最后,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游戏学习其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兴趣。游戏活动区中进行的活动与儿童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在活动区域放置的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究行为。在儿童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儿童的特征,尤其是在儿童的认知冲突中,教师应能够迅速给出答案,以提高儿童的探究水平。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孩子们评估同龄人和他们自己的游戏表现,以便他们在参与评估自己或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例如,在开发艺术区游戏时,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提供一张白皮书和一些彩色笔,以引导他们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并描述他们的未来生活。当孩子们完成绘画时,老师可以肯定并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对绘画产生更高的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游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和探索各种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实践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J].幸福家庭,2020(20):40.

[2]刘淑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读写算,2020(25):46.

[3]魏爱玲.基于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游戏化教学初探[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58(09):30-3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