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德育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 【摘要】摘要:时代的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之际,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入门阶段,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品质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今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德育工作也成为了教育的一个核心。小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各项优良品质的形成的关键阶段。该怎样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将立德树人真正的落实在工作之中?本人对此做出了一些思考。
DOI
作者徐晶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4月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关于学校德育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徐晶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第十三小学

 

摘要:时代的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之际,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入门阶段,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品质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今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德育工作也成为了教育的一个核心。小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各项优良品质的形成的关键阶段。该怎样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将立德树人真正的落实在工作之中?本人对此做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一体化;思考

德育工作虽然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实施有一段时间,但是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尚不成熟。走访多所小学我们可以发现不乏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是浮于表面,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院应该明确德育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构建更为完善的德育体系。德育工作的一体化并非易事,本文从德育工作的理念、行动及评估系统出发,简要的分析下该怎样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一、当前德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灌输式教学

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德育知识的传授,但是受一些不较正确的思想影响而使得德育的知识传授偏于极端,灌输式教学成为了主流。目前的德育知识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传授德育知识时过于生搬硬套,急于想要实现自己的德育目标而对学生进行反复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机械的接受着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此外,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采取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教学环节永远都是固定的教学讲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及部分,这就造成学生对德育课堂失去了期待感,课堂氛围也较为沉闷,学生对德育知识也失去了深入探索的欲望。正是这种灌输式的德育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很难将深入掌握这些德育知识,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

  1. 活动开展过于零碎

德育活动总的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课内和课外。课内的德育活动主要是在班内所开展的一些德育课程及班级活动,而课外的德育活动则较为丰富,各类比赛、实践、讨论、参观等。德育活动开展起来是十分复杂的,如果教师不能统筹安排好这些活动则会导致德育教学活动较为零散、各个活动之间缺乏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学校组织开展了许多的的德育活动,但是却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这就会导致众多的活动并没有产生一个良好的综合效应。另外,德育教学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上级部分安排的临时活动,教师必须要将这些活动于日常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教师一定要记住,缺乏体系、过于零散化的德育活动并不会取得预期的收益,甚至会引起相反的教学效果。

  1. 整体统筹不到位

  目前,许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时都缺乏统筹意识,这大致体现在三方面:1.缺少德育操作的统筹。这主要是指德育知识和德育实践之间缺乏衔接性,学生的知行之间存在着偏差,学生学习到的德育知识并没有恰当的运用于实践之中。2.缺少教职人员的统筹。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部分学校管理不当导致教师之间则难以将力气用到一处,德育一体化的实现也就变得较为困难,教学效益也会有所损失。3.缺少学校的整体运筹。德育教学应当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组织,开展的活动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德育是教学的一部分,学校是需要将其单独拿出来开展教学,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到德育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也要渗透于德育教育。德育不只是一时,而是时时,这也是学校需要重点统筹的问题。

二、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

1.德育理念的确立及贯通

  德育理念是全校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的基本依据,一个学校的德育理念决定着学校德育教育的前行方向,甚至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成果。德育理念的确定应该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和学校教学相匹配,也更便于将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德育理念学校才能明确德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价值方向以及路径方法等,为日后的德育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

“智慧教育”便是一种很可取的德育理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的智慧。“智慧教育”理念的核心便是在学生心中播下智慧的种子,引导学生在日后收获幸福的果实。简而言之,就是学校必须要在德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及做人的技能,让学生能够坦然的面对未来的人生。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要有这样的基本追求: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阔自我的视野,让学生的智慧得到最大化的开发,进而让学生能够积极、阳光的成长。小学对德育工作设定如下目标:基于“智慧教育”的德育理念,构建相匹配的行动及评估系统,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之中增长人生的智慧,端正学生的道德品行。

2.德育行动的开展及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德育理念的提出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德育行动才能将德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最大化的发挥德育工作的价值。学校在开展德育行动时必须要注意到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家校合作等多个层面,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这样能够使得德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学校可以组织成长“茁壮成长”项目,在项目中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相关的综合性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纠正及自我评价,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及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家校互动式的德育活动,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改变家长的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成的德育观及审美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融入到生活之中,在学生的无偿奉献中引导学生意识到奉献的美好,从而让学生对道德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3.德育效能的评估及反馈改进

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得到合理的评估才能不断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提升。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要注重评估体系的构建,注重日常评估及周期性评估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使得德育质量有效得到提升。

举个简单的例子,学校在建立评估体系时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评估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指标,一级指标主要是指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二级基表则是各项活动开展时的目标及各项发展要素,三级指标则是以上两者的升华。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则要以这三层指标进行自我审视,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价值。此外,学校也要注意构建多方面的评价体系:学校评价、家长评价、教育机构评价等。学校要根据多方面的评价内容不断进行反思及纠正,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做出更为长远的规划。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德育教学的现场评估,以此搭建起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正是德育教育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教师在学生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学生在未来也将收获到相应的果实。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整体出发,重视德育理念、行动及评估系统的一体化,各个环节之间要紧密衔接,不能使得德育工作浮于表面。德育教育关乎学生的品质培养,家校绝不可轻视。

参考文献:

[1]祖雪媛.“三位一体”,构建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体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03):15-16.

[2]袁晓英.立足实践,注重协同,扎实推进区域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J].现代教学,2019(23):59-61.

[3]宋丽.让德育与课堂共生根——山东威海经区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303-304.

[4]李红勃.学校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内容与方法——基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境下的讨论[J].现代教学,2019(Z2):31-3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