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设置策略—以城园幼儿园为例
谭荣珍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城园幼儿园
摘要:本文着眼于小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通过错峰户外活动、晨间煅炼、区域划分的体育活动及每周五的体能大循环,构建了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我们力求为每位幼儿提供个性化的锻炼机会,促使其在运动中培养协调性、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不仅注重于活动的实施细节,更关注于通过全面评估确保其对幼儿全面成长的积极影响。通过创新和科学评估,我们期望为小型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注入更多活力,使每个孩子在快乐运动中迈向更加健康、积极的未来。
关键词:体育活动;晨间煅炼;区域划分;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小型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设计中,我们注重了错峰户外活动、晨间煅炼、区域划分的体育活动及每周五的体能大循环。为了确保项目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多维度的评估方法,包括体能水平测试、家长与教师反馈、观察记录和定期总结会议。通过这些创新的策略和科学的评估办法,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身体锻炼,促进其体能、协调性、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
一、小型幼儿园体能的重要性
(一)建立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的重要性
在幼儿期,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功能的日益成熟使体能发展成为关键的发展领域。小型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最初接触教育的地方,其体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儿体能的良好发展与认知、情感、社交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体能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协调性、平衡感和空间感,从而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早期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纠正一些常见的姿势异常或运动障碍,提高幼儿的生活品质。建立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不仅有助于满足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还能促进其认知和情感层面的发展。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体能活动,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在动中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种以体能为核心的综合教育,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未来的学习与社交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幼儿体能水平与全面发展
体能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通过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大肌肉群协调能力、灵活性和耐力。除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还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运动中,幼儿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社交技能。透过体能活动,幼儿也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推动认知发展。更能够在幼儿关键时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二、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设置策略
(一)项目目标
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提升幼儿的整体体能水平。这不仅包括基础的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的培养,还关乎协调性和平衡感的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幼儿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培养积极的运动态度,为未来更高层次的体育活动打下基础。除了在身体层面的提升,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还注重在运动中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二) 项目内容
教师结合现有场地和器械资源,我们开展一系列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通过灵活利用室外场地和各类器械,创设丰富的运动项目可以将不同动作融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锻炼。
(1)平衡区、跳跃区、匍匐爬、翻滚区
在1区中,设置各类挑战性的平衡器械,如独木桥或平衡木,鼓励幼儿进行爬、行走等动作。在4区,通过搭建趣味十足的综合游戏区,包含不同形式的游戏挑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协作和团队精神。在7区,设立综合运动区域,涵盖钻、爬、跳、平衡、翻滚等多种动作,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身体锻炼。
(2)跑、跨、跳、攀爬
在2区的设置注重基础的运动技能,包括跑、跨、跳、攀爬等。这个区域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的跑道,同时设置攀爬装置,鼓励幼儿通过跑步、跳跃和攀爬等方式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投掷、提重、触碰球
在3区中,通过设置投掷区、提重区和触碰球区,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这个区域可以包含各类轻负荷的运动器材,如小球、轻负重物,激发幼儿参与不同动作的兴趣。
(4)骑车区
5区可以专设为骑车区,提供各类适合幼儿的车辆,通过骑车活动促进幼儿的大肌肉协调和平衡感发展。
(5)沙水区
6区则可设计为沙水区,为幼儿提供玩耍、挖掘、倒水等活动,既锻炼了小肌肉群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感知。
(6)篮球区
8区可设置为篮球区,让幼儿参与跑、跨、跳、翻滚等多种运动,通过投篮活动提高投掷准确性,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团队合作。
(三) 教学方法
(1)错峰户外活动
按年级组错峰进行户外活动是一项明智的安排。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活动的秩序和安全性,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体能需求。同时,错峰进行户外活动也能够有效减少场地拥挤,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
(2)晨间活动
允许幼儿自选器械材料进行晨间煅炼,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这样的自主选择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主动性,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在体能发展上的个体差异。有计划的晨间煅炼则为幼儿提供了一天良好的身体基础,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后续的学习和活动中。
(3)按区域划分体育活动时间
按照区域划分体育活动时间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不同区域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能训练目标,使活动更加有针对性。体育活动后允许自选器械材料进行自主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巩固体育活动的收获。
(4)每周五体能大循环
定期进行体能大循环,特别是安排在每周五,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体能锻炼习惯。这一活动模式可以使幼儿在锻炼中感受到循环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对运动的积极态度。按排表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应对特殊情况,确保户外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一系列的户外活动和晨间煅炼方案综合考虑了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和定期循环锻炼的原则,为幼儿提供了全面、灵活且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还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城园幼儿园(冬春季)户外活动场地安排表
星 期 |
时间 |
大一班 |
大二班 |
大三班 |
中一班 |
中二班 |
中三班 |
小一班 |
小二班 |
小三班 |
星期一
|
上午 |
5区 |
1区 |
2区 |
3区 |
4区 |
5区 |
2区 |
1区 |
3区 |
下午 |
5区 |
1区 |
2区 |
3区 |
4区 |
5区 |
2区 |
1区 |
3区 |
|
星期二 |
上午 |
1区 |
5区 |
3区 |
2区 |
5区 |
4区 |
3区 |
2区 |
1区 |
下午 |
1 区 |
5区 |
3区 |
2区 |
5区 |
4区 |
3区 |
2区 |
1区 |
|
星期三 |
上午 |
2区 |
3区 |
5区 |
1区 |
2区 |
3区 |
1区 |
4区 |
5区 |
下午 |
2区 |
3区 |
5区 |
1区 |
2区 |
3区 |
1区 |
4区 |
5区 |
|
星期四 |
上午 |
3区 |
2区 |
1区 |
5区 |
1区 |
2区 |
4区 |
3区 |
2区 |
下午 |
3区 |
2区 |
1区 |
5区 |
1区 |
2区 |
4区 |
3区 |
2区 |
|
星期五 |
上午 |
5区 |
1区 |
2区 |
3区 |
3区 |
1区 |
5区 |
2区 |
4区 |
下午 |
5区 |
1区 |
2区 |
3区 |
3区 |
1区 |
5区 |
2区 |
4区 |
|
区域内容 |
1区:钻、爬、平衡 4区:综合游戏区 7区:钻、爬、跳、平衡、翻滚 2区:跑、跨、跳 、攀爬 5区:骑车区 8区:跑、跨、跳、翻滚、篮球 3区:投掷、提重、触碰球 6区:沙水区 |
|||||||||
备 注 |
2、晨间活动幼儿自选器械材料,进行有计划晨间煅炼。 3、体育活动时间按照区域划分组织,体育活动后自选器械材料进行自主活动。 4、每周五进行体能大循环,如有特殊情况活动区域按照周五按排表进行户外活动。 |
四、结论
通过小型幼儿园体能大循环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科学策略的制定和全面评估手段的运用为幼儿体育活动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错峰户外活动、晨间煅炼、区域划分的体育活动以及每周五的体能大循环为幼儿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其体能水平的全面提升。体能水平测试、家长与教师反馈、观察记录和定期总结会议等评估方法的运用,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项目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在小型幼儿园背景下实施不仅注重活动的设计,更强调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我们深信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创新和科学评估将为小型幼儿园提供更加可持续、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5]丁莉娜. 幼儿园大班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实践策略[J]. 读写算, 2022, (27):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