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李丽冬
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中心小学校1337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科基础学习的起步阶段,其中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而阅读能力则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语文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常见类的知识,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闻并培养其思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课外阅读拥有了更多的文本阅读与思考时间,而恰恰为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效果提供了助力。所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以便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文本阅读量得到丰富,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助力。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压力,同时也为语文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也会因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围绕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阐述,从而优化教学质量。
一、依托文本拓展阅读内容
教师在拓展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前提下,能丰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变得更加熟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文章内容时,在进行合理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让学生的写作学习思维意识得到有效的完善,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体系的形成,并且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特点的前提下,都需要帮助学生对于不同的阅读形式进行合理的接受。例如,在进行学习《腊八粥》时,为了拓展更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地区它们的腊八粥图片,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拓展学习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形式的形成,让学生对于不同的文章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资源,构建不同的阅读学习的平台。
二、开展课外阅读讨论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更为深刻,可以在学生阅读结束以后,组织学生开展文本的交流讨论活动,并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想,聆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感受。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学生可以逐渐弥补自身对文本阅读的缺失,完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例如,在进行学习《草原》时,学生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草原的面貌,在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草原的其他散文或者诗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作者对日出的描写。在学生完成课外文本阅读以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谈一谈我眼中的草原,在学生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日出的理解和感受完全展现出来,并结合不同的理解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可以对日出具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强化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
三、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是由学生自主开展,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自主阅读,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以及确保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教师必须重点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进行学习《慈母情深》时,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深刻体会到文章中蕴藏的情感和思想,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文章深层蕴意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感知到除文章内容以外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慈母情深》文章内容时,可以先想一想生活中母亲是如何爱护自己和照顾自己的,并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要对母亲说的心里话,如此就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快速与文章思想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慈母情深》文章蕴藏的深意。此外,学生在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情境下,还能够认识到想要真正读懂文章内容,就必须在思想和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由此可见,教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阅读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四、整合语文教学资源,精选课外阅读书籍
当前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将课本教材中的单元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从而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然后教师再结合整体教学资源和单元主题内容,精心选择适宜的课外阅读书籍。同时教师可以积极优化传统的课后作业设计形式,布置课外阅读的教学任务,通过调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不仅有效的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联动,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单元主题内涵的理解,实现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的提升。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藏戏》的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结合鱼骨图理清藏戏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并且学习其写作策略。这时教师就可以积极整合与藏戏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其种类、组成等,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教师就可以积极选择与藏戏相关的阅读文章,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藏戏演出的特点,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强烈兴趣。
综上所述,读书不但可以改善语文的教学,而且可以有效地协调语文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基于双减背景下,要想推动我国小学语文的发展,就需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后的阅读量和对其的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会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以此更好地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莫丽芳.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2):188-190.
[2]吴丽萍.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J]. 教师博览,2023,(06):44-45.
[3]王雪纯. 大概念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 汉字文化,2023,(0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