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析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 ,国家对于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并于去年七月份提出“双减”政策以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已经初步呈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但还不够完善。基于当下的双减理念,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一步深层分析,深化分层教学理念,使我们教师逐渐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推动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DOI
作者鲁娟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双减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析

鲁娟

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 ,国家对于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并于去年七月份提出“双减”政策以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已经初步呈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但还不够完善。基于当下的双减理念,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进一步深层分析,深化分层教学理念,使我们教师逐渐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推动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双减理念;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双减教学理念背景下,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模式所进行的一种创新,通过采用情景创设,优化学生的课时作业等教学手段,来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从而实现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节,在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前提背景下,提升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意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被分层教学的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分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三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具有相对独立性,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正是顺应了我国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效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有利于不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有足够的提升空间,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探索面更广。

其次,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尊重学生个体。将同一水平的同学分成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小组,针对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问题,做到针对性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自己能力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语文知识的掌握。适应“双减”政策的发展实施,使分层教学体系更加健全。

最后,分层教学设计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的困难,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更具有发展性,扩大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知识需求。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语文的发展学习。

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

  • 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每个学生的智力层面、学习习惯、接受能力不尽相同,不能够对学生实施一刀切教育,让学生处于同一个大环境下接受同样的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然后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进行分组。

例如,在上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之前,先对他们进行课堂小测并提出一些创设性问题,让他们在课前讨论。然后搜集学生不同的想法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测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课上针对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学生主体进行相应的解答,同时在课上讨论讨论问题时,不同水平的学习小组,针对他们的能力给出不同的问题,通过分层教学实现小组之间协调发展。

  • 依据课堂表现,设计分层互动

在课上时根据学生在课上的不同表现,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将学生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设计针对他们不同的分层训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分层互动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利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创作整体发展的机会。

例如,在讲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走月亮》时,我要求学生在课上描绘出自己平时所看到的月亮,并让同学们在前一位的描述上再加形容词进行形容,将表述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一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小组问答竞赛,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合作与集体力量。

  • 进行教学分层,培养思维能力

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不同。因此,我们与要进行课堂的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主体,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能让所有学生接受的课堂,使课程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听懂。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分层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讲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时,首先对每个同学的古诗鉴赏能力进行了解,然后分组,上课过程中随机选择小组起来讲解古诗,让每个同学都能接受并参与课堂教学。即使回答不上也要进行鼓励、表扬。回答结束让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并进行补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势的同时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科学开展分层,实现均衡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与学习教材中的任何内容,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更是有能力理解教学中老师所讲的内容。我们应当考虑到语文知识的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掌握,通过学生作业完成度,课堂表现等最大限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基础性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繁星》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测试,然后通过他们的差异,为他们设置学习这一课的目标,基础层次的同学要求他们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拔高层次的要求他们掌握生字生词的同时还要对课文主旨进行了解。这样使基础层次继续向上提高更有发展空间,拔高层次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

结语: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语文课程的分层教学已经初步实施,但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分层教学不仅能够让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教师应当积极推进分层教学的实施,将课堂设计与学生的能力与类型相匹配,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多种资源相互协作的效能达到最大化,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1]戴菁华.分层是为了无层——小学语文分层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22-24.

[2]黄楠.量体裁衣更合身——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76-78.

[3]郭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08):13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