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摘要 【摘要】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实践策略以及反思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如情境体验、过程体验、合作体验等,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DOI
作者彭志慧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彭志慧

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小学  湖北恩施  445024

 

摘要: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实践策略以及反思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如情境体验、过程体验、合作体验等,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一、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它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情感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体验式学习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它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感知、去领悟,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在体验式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与材料、作品的直接接触和互动,在感官刺激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操作尝试中掌握美术技法,在交流分享中碰撞思维火花,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以美育人的目的。可以说,体验式学习与美术教学可谓是天作之合。

通过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协作互助的合作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美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动手操作、创新实践的综合素养。这种在实践体验中习得知识、内化能力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牢固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美术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但传统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而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表达、去创造,这种无拘无束、自由驰骋的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与材料对话,与他人交流,在反复实践、不断修正中完善自我,从而收获成长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容易被生动的场景和氛围所吸引。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营造沉浸式的美术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传统水墨画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布置典雅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人墨客的雅集中,感受笔墨纸砚的诗意。或者,在学习不同民族的美术风格时,可以穿上民族服饰,欣赏民族音乐,让学生如同走进了异域风情的美术长廊。情境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唤起心灵的共鸣,使知识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精心选取蕴含丰富情感的范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情绪、意境,感受作者的心境和笔墨之趣。定期组织美术展览参观,让学生走进大师的艺术世界,在与经典对话中领悟造型之美、色彩之美、构图之美。

美术学习重在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中感悟美术奥妙,习得美术技能。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试、勇于创,体验创作的快乐。比如,在绘画课上,提供多样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体验不同材料的表现效果。面对同一主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如绘画、剪贴、拼贴等,鼓励学生创新尝试,发现独特的表现方式。开展定格动画制作,让学生用泥工、废旧材料创作动画角色,一帧帧拍摄制作,在反复试错中掌握动画制作的技巧。在这些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时而专注投入,时而兴致盎然,收获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过程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要全情投入、尽情创造,就能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收获难能可贵的成长。

美术课堂不应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引入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绽放独特魅力。可以开展小组绘画编故事活动,4-5名学生一组,共同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分工合作完成连环画创作,在交流讨论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后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生自由结组,根据兴趣开展美术实践和探究,定期开展小组成果汇报会,互相展示、点评学习成果。在合作体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倾听他人,虚心接纳不同意见;在交流碰撞中启发灵感,优化创意。同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供技法指导,成为学生创作路上的引路人。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反思与优化

体验式学习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在推广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体验式学习不是盲目的放任,更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感悟和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透彻领会体验式学习的内涵,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紧扣教学目标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富有成效的美术体验。不同的体验活动之间缺乏呼应和关联,学生无法在深度体验中实现能力迁移和综合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树立整体化、系统化的设计意识,优化体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紧扣单元目标,把握不同课时的侧重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验、探索、创新,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关注不同体验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主题贯穿、项目驱动等策略,使知识体验、能力体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中不断深化感悟、提升境界。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审美特点都不尽相同,生搬硬套统一的体验模式,难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体验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富有吸引力、适合自己特点的体验方式。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启发引导,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状态;对于有特长、懂技法的学生,给予更高层次的挑战,帮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在体验过程中,注重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疑惑予以解答,对学习困难者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得到充分发展。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教室配置,为开展体验活动提供场地和资源保障。教师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钻研业务,提升指导体验活动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体验。

 

结论: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审美感知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立足学情,精心设计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机会。同时要勇于反思,不断优化完善,力求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只有不断探索体验式学习的实施路径,才能真正焕发美术课堂的生命活力,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袁雅韵.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2):82-83.

[2] 柳鹏.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策略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72-17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