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实践探索

摘要 【摘要】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和新标准的推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变得愈发重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来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挖掘教材资源、融入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以及优化课后作业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道德修养方面取得可观的进步。
DOI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出版日期2023-09-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实践探索

赵晓琴 张雯雯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45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和新标准的推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变得愈发重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来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挖掘教材资源、融入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以及优化课后作业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道德修养方面取得可观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华文化;教学策略

道德修养是人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社会正面临一系列道德问题,如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社会风气不良等。因此,如何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资源,导入传统文化

挖掘教材资源,导入传统文化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四课中的《诚实守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古代文人的诗词和历史故事,向学生展示古人如何崇尚诚信、重视信义,例如教师可以引用《论语》中的内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以引用王安石《商鞅》中的内容“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诚信的内涵,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参与度。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扩充教材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拓展教学

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拓展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文化知识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在视听感受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通过设计在线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的交流环境中分享观点、交流思想,从而扩展了课堂教学的范畴,拓展了学习的渠道。这种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拓展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内容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展开一场关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展示节日的起源、发展及相关习俗等信息,让学生通过图像和视频等形式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氛围,深入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内涵。而在设计在线讨论平台时,学生可以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与他人展开互动交流,加深对节日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与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从而增进了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体验。这种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形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三、优化课后作业,融入传统文化

优化课后作业,融入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宝库。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的课后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传承和发展。其次,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内涵,具有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的功能。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化艺术创作、书写感悟等形式,感悟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理念和社会规范,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守法守纪的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举例来说,通过布置读书笔记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并以书写形式记录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学生可以阅读《论语》中的经典格言,针对其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进行感悟,从而使他们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如,通过制作文化艺术品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绘画、陶艺等,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而且能够将传统文化真实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探索是一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任务,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尝试。通过挖掘教材资源、融入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以及优化课后作业等教学策略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我们也要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道德引导和文化滋养。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实践探索,学生的道德修养将能得到有效提升,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探究U.求知导刊,2022 (34): 32-34.
  2. 陈霞.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U.家长,2022 (33): 40-42.
  3. 倪丽君,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索D.新课程研究,2022 (32) : 60-6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