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小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困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倡使用教学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建议。
DOI
作者张荣奎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1-1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张荣奎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八大家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小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困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倡使用教学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有效性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缺乏兴趣,情境创设可以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通过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2. 建立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应用

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例如,在购物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商品价格、找零等活动,巩固和应用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要求学生面对具体的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

1.情境创设的单一性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情境类型,比如只使用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这种单一的情境创设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参与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尝试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情境,比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情境创设的缺乏针对性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导致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复杂的情境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的情境则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以提高教学效果。

3.情境创设的过度复杂性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追求新颖和独特,可能会过度复杂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引入多媒体技术时,会使用过多的动画、音效和特效等,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难以专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此外,过度复杂的情境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控制教学情境的复杂性,以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创设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理论指出,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将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学习材料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教学案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例如,学习百分率时,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疫情的背景,引用新闻报道中一周内我国新冠新增感染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和确诊总人数来计算某一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同样地,在学习折扣和利率这些专业名词时,虽然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就在我们身边。折扣在购物时随处可见,比如“半价出售”、“一件九折、两件七五折、三件五折”等。学生在接触到这些贴近自己生活领域的陌生知识时,虽然会感到陌生,但也会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教师在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数学知识本身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于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标强调学生必须通过思考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而不能仅仅通过灌输式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例如,在《圆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游戏画面,三位小朋友分别推着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铁环。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哪一个形状的轮子跑得更快?为什么这样认为?在学生思考和质疑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引出今天的知识点,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这样,教师创设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教学情境,预设了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童趣语言的情境创设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主要依赖形象思维进行学习。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构建学习情境,以引导和感染学生,优化学习体验,从而以热情的态度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习“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节的“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孩子们熟悉的《西游记》角色孙悟空来编一个顺口溜:直线就像金箍棒,线段好像小木棒,射线仿佛火箭飞天,直上云霄看不见!通过这个顺口溜,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三种线的特性。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巧妙地运用顺口溜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重点难点。这也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动态的事物变得更加生动,抽象的事物也更加具体和直观。这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效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创建多媒体情境,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在感知能力强的特效作用下,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扎实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模拟两辆车从两个地点出发,最终相遇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基于故事的情境创设

在很多学生眼中,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不像物理和化学那样可以进行实验感受它们的神奇,也不像英语和语文那样可以听故事、朗诵。然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引用《西游记》中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化缘得到一张大饼,四个人怎么分这张大饼呢?每人分到多少呢?通过这个故事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石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2):41-43.

[2]康晓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3(03):9-1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