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王瑞平
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树儿湾小学 076450
摘要:单元大概念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过去的几年中,教育学者们相继提出了“单元模块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发展为单元大概念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深度教学的背景下,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实践的突出特征
1.全局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单独处理,使得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全面把握。然而,单元大概念教学将小学数学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整合而非简单累加,强调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从全局概念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
2.计划性
在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以单元为整体的教学规划设计。首先,教师需要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教师需从整体角度考虑,设计整个单元的知识概念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还需对每一节课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确定新课导入、课堂练习、课堂测试以及复习课所占的比例,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
3.关联性
在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需以整体为着眼点,抓住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确保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知识。
二、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重塑小学数学大单元概念教学理念
深度学习是一种关注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培养,追求理解性、反思性和迁移性的学习方式。将深度学习与小学数学大单元概念教学相结合,能够有力地推动教学的整体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大单元概念教学时,应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设计。
例如,在教授小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面积”这一单元时,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个单元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不同形状的面积比较方法,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其次,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面积的计算方法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比如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理解。最后,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和一些常见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或者设计一些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采用 分组提问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提问方式常常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数学基础,导致部分基础差或者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失去参与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单元大概念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问方式——分组提问。分组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进行分组,然后在组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这种方式强调的是合作与分享,学生们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梳理单元中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
1.基础问题:你能找到我们生活中的多边形吗?请举例。
2.中等难度问题:你能否描述一下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较高难度问题:如果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那么它的面积如何计算?
随后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并挑选代表在课堂中发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实际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有哪些?”等等。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得出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动力,在求知欲驱动下,自主思考并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能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三)创建单元大概念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题材,既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来提升单元大概念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以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基础,通过提问、设问和反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情境创设并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描述,还可以是视频、音频或书面形式。这些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构造学习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预习或复习阶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复习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导语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圆柱圆锥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困难,有没有收获感悟呢?一起来回顾一下吧。”导语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梳理单元中的知识点。可以选择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还可以结合知识内容,给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花坛周长和高度,计算建造花坛所需的材料费用。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记录下自己的疑问以及复习过程中的感悟。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些学习情境的创建,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圆柱圆锥部分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赖幼珍."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单元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9(10):2.
[2]王子康.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版,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