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分层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分层教学法这一新式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数学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维水平,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数学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主动探索能力,并且在分层教学中让每一位同学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尊重个人差异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DOI
作者胡松柏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尊重差异,分层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胡松柏

湖南省邵阳县长阳铺镇梽木山中学   422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分层教学法这一新式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数学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能力与思维水平,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数学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主动探索能力,并且在分层教学中让每一位同学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尊重个人差异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众所周知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却往往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无差别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具备针对性导致教学质量十分有限。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进一步发展,教师必须直视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提高。

一、学生分组

为了良好的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晰地知道学生的个人水平处在哪个层次。教师可以利用测验的方法根据测验成绩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测验成绩并不是判断学生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教师也需要结合日常教学生活中的观察全面的了解学生水平。在了解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学习能力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情况进行科学分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分组往往只依靠学生成绩,这种单一的分组形式会十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尽量采用能让学生接受的分层方式。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分为A组中等水平的分为B组,能力有待提高的分为C组,再将学生分完具体层次后。教师可以将其进行分组,每组成员由1A2B1C组的形式构成,这种分组方法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A组同学带动学习能力弱的C组同学,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比如以有理数这一知识点举例,在本节课中需要教会学生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先为同学布置任务比如弄清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构成。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将有理数分别根据形式和性质进行分类。部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同学可能很难搞清楚性质与形式的差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也无法帮助每一位同学进行解答,而在分层次教学中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形成针对性帮助。最终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下明确了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按照形式分类可被分为整数和分数,按照性质分类可被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二、教学过程分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具有普适性,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在讲解过程中往往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但此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对学习能力弱的同学还是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都不适合。学习能力弱的同学由于基础较差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又不会专门用课堂时间为其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很难跟上班级同学的整体水平形成恶性循环。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思维能力较强这种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其进一步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实现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同学给予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提高。如以《二次函数》为例教师在备课阶段针对不同层次学习就需要准备对应的教学内容如对基础能力较弱的C组同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这类同学完善基础知识,针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安排可以为弄清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以及性质,将具体的公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补全。而对能力较为均衡的B组同学,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细致的讲述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知晓过后进行二次函数的运用,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B组同学的知识应用能力。最后针对A组同学的教学内容,要注重思维层面的拓展,先将二次函数的由来和应用教会给学生,触类旁通的将与二次函数相关的性质概念一并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发现知识的关联,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有效的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而分层次教学也可通过作业分层来实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布置给他们的作业要以完善基础为主,将基础知识学扎实早日跟上班级整体水平。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作业可以有一些拔高题能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水平。比如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基础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要为其细致的讲解圆的知识概念,掌握圆的基础知识。而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利用角的理论知识探究圆的概念,找到二者的差异与相同之处进行知识的联合。

总结

本文从学生分组、教学过程分层、课后作业分层等角度阐述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对于学生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之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让每一位同学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良好的实现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淑云.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分层次教学路径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1(15)22.

[2]翟懿.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次课堂的作用[J]. 新时代电子杂志,2022(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