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摘要 【摘要】文摘:在儿童区域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难题。从现实意义上讲,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未能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意识。例如,游戏的组织、规则、主题的制定大都由老师负责,游戏中过分强调老师的权威,对孩子们的游戏强制干涉。这些问题极大降低了儿童区域的游戏品质,使儿童无法从中得到乐趣,难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所以,对区域游戏的自主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DOI
作者胡宏英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9月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胡宏英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荔景伟才幼儿园

 

  文摘:在儿童区域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难题。从现实意义上讲,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未能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意识。例如,游戏的组织、规则、主题的制定大都由老师负责,游戏中过分强调老师的权威,对孩子们的游戏强制干涉。这些问题极大降低了儿童区域的游戏品质,使儿童无法从中得到乐趣,难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所以,对区域游戏的自主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儿童;老师;区域游戏;自主性

  一、儿童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做结合”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一种人生教育思想,他把“教”和“学”和“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要从“学”开始,“学”要从“做”开始,关键就在于“做”。要想“做”,就需要有一种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有自己的观点。而对儿童而言,只有在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之后,他们才会积极地探索和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更是父母的“宝贝”,因此,“小公主”、“小皇帝”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儿童的自主性意识严重缺乏,其外在表现为自私、懒惰、胆小;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之前的性格教育,就是要从六岁开始。”儿童的态度、习惯、倾向,都可以在幼年阶段建立一个合适的基础。

  二、幼儿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总用自己的主观思考来影响他们的游戏,从而影响他们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要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幼儿的自主性;做一个区域“主人”。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自主”的区域游戏主题

在探究游戏主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志,让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主题,使其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在帮助他们进行下一步的构建。如果孩子坚持做一件事,老师也可以让他们先做一次,在他们犯了错误之后;再给指导,让他们在未来的选择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之中。如果孩子们所提的话题过于“超现实”,老师也不能立即否决,可以让他们日后留意这个话题的内容,把话题和他们日常生活相关联;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孩子在选择游戏的题目时更加有针对性,而且因为他们选择是自己在某些方面优势也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独立性。

  (二)“自主”的区域博弈规则

  虽然这款游戏看起来很自由,但其实也有一些规矩,孩子的游戏水平,取决于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当能自觉地遵循规则时,就表示他们的游戏活动已由自发的转向自主。因此,教师既要注意规则,又要注意指导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最好是让孩子决定游戏的形式和规则。

  比如,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老师会给孩子们一块黑色的板子,上面会画出一张地图,然后用各种方式来区分这些区域。比如用课本上的图画来标记自己的阅读,用积木画来标注建筑的位置。每一个区域最多可以容纳人数,在标签下面贴上数个袋子,让孩子们挑选,把他们的号码放在自己的口袋中;然后,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游戏。这样既能有效地解决区域内人多拥挤的问题,又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并能提高其对规则的认识。另外,在区域内玩耍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争抢、吵闹、乱摆等行为。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安排一场“规则研讨”,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然后让孩子们总结规则。老师在有关的活动区内张贴孩子们自制的规则。既然是他们自己定下的规矩,那么,他们也就顺从了。

 (三)“自主”的区域体育组织

 由于儿童的个性特征,在进行相同的自主性行为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就拿拼积木来说,有些孩子比较独立,大部分都是独自一人玩。有些孩子在做决定时会犹豫,所以他们更愿意与人合作。老师不能忽略儿童的心理特征,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安排活动。

就拿“娃娃家”来说,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让他们自己创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推动儿童的主体性发展。尽管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因为角色的选择而产生冲突,但老师并没有试图干预,而是试图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例如,老师可以让两个互相冲突的孩子依次讲述自己的角色或让他们轮流扮演。在设计游戏时,我们不但要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意识更要注重幼儿在此阶段的思维、言语表达等,使其能透过思维表达,促进协作,以达到了解和尊敬;加强自己的协作能力。

 三、幼儿区域活动的教学策略

 虽然所开展的区域活动要求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但不能因为自身原因而误判。然而,正因为如此,儿童在区域游戏中的自我意识就必须要有老师的引导。

   (一)运用欣赏评估,使儿童充分自信心

  儿童的自我发展,包括自我认知、信任、自我控制等多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自信心是影响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儿童自主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在区域游戏中,老师“赏识性”的评估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这样就能产生“导向”,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积极参与。

  欣赏是一种“鼓励”的表现。首先,孩子天生就是天真的,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会让他们“向前”。例如,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你做的很好,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其次,夸奖孩子,可以让孩子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儿童的成长需要老师和父母的赞扬,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使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最后,在鉴别性评估中,教师要重视差异性评估。比如,有些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意愿,或者是因为他们天生胆小,或者是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所以他们对于区域活动的热情并不高。因此,不同的评估可以降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让他们感到安慰,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如此的关心自己,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参加下一次的活动了。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区域游戏的自主性,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要成为游戏的观察者和合作者。首先,我们要看的是什么。在进行区域博弈时教师要从整体上进行客观的分析。例如,在教学内容的运用上,老师应该对什么内容有兴趣,什么内容能拓展幼儿的思考能力;儿童最容易忽视哪些内容。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更好地总结出游戏的构造,从而增强区域游戏的自主权。其次,就是合作伙伴。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合作伙伴地位,以平等民主的心态参与教学。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老师要成为儿童,和儿童一起分享快乐,老师和孩子是一种和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释放自己的精神,去探索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幼儿区域游戏中,老师也可以获得较好的自我发展反馈,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总之,要使幼儿在区域内的自主学习,除了要注重实施策略和引导策略外,还要从“以生为本”的视角对区域游戏活动进行反思,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玲燕.自由空间的自主选择:儿童区域游戏的实施[J].科学普及(科学教育),2017 (02):102.

      【2】张典.区域游戏儿童的自主性:陶行知“六大解放”的理论[J].《科学》.

      【3】张哲.中小学教师参与幼儿区域游戏的研究[D].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

 

  • 相关文献